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5日05:25|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岳麓書院正門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岳麓書院講堂中,康熙題寫的“學達性天”匾、乾隆題寫的“道南正脈”匾
4月9日,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湖南大學,並參觀了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日前,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還原了胡錦濤一行訪問時的情景。“在岳麓書院正門,他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對聯談了意見﹔在岳麓書院講堂,他對‘實事求是’的匾額很感興趣。”
朱漢民回憶起陪同胡錦濤一行徜徉於這座建立於北宋、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的學府時,仍然十分激動:“這是胡錦濤第一次到訪岳麓書院,原本11年前就有參觀計劃,因故未能成行,現在終於如願。”
朱漢民此次陪同胡錦濤一行參觀岳麓書院的路線是一條經典路線,即由岳麓書院的赫曦台、大門到講堂,到御書樓,再到園林看三絕碑,最后參觀文廟、大成殿和附近的歷史館、人才館。他在講解過程中,特別介紹了兩點:一是書院傳承千年,至今仍在辦學﹔二是書院正門“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副對聯。
清嘉慶年間,袁名曜出任岳麓書院山長(古代稱書院院長為“山長”),撰題正門對聯時,袁以“惟楚有材”讓學生應對。這時,貢生張中階應聲而答:“於斯為盛。”上聯典出《左傳》,下聯典出《論語》。名聯由此而成,意為“楚地真是出人才,岳麓書院更是人才濟濟”。抗日戰爭時,對聯被日機炸毀。現聯是1984年據歷史照片復制。
朱漢民回憶道:“聽完這些介紹,胡錦濤說,岳麓書院完全擔得起這個評價。不說古代,就近代以來,每到重要的歷史關頭,都有來自岳麓書院的湖南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朱漢民回憶,胡錦濤當時特別強調了維新運動、辛亥革命以來湖湘人才的歷史作用。
一行人停留最久的要數岳麓書院講堂,全程80分鐘,在這裡就花了20分鐘。講堂保存著眾多反映書院文化內涵的文物古跡,如,康熙題寫的“學達性天”匾、乾隆題寫的“道南正脈”匾。其中,一塊“實事求是”匾引起了胡錦濤的極大興趣。
朱漢民介紹,“實事求是”是中央黨校的校訓,其實這句話最早出現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東漢史學家班固用“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來評價劉德的治學精神。到了清代,實事求是的思想進一步發展,成為乾嘉漢學的治學宗旨和基本方法。此時岳麓書院的許多山長,都十分尊崇實事求是的原則。
朱漢民向胡錦濤講解時說:“岳麓書院的這塊匾額,是民國湖南公立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湖南大學前身)校長賓步程所撰。1916∼1919年間,毛澤東曾寓居於岳麓書院的半步齋,在這裡每日面對‘實事求是’匾,對這個古老命題有所思考。”朱漢民回憶道:“聽完介紹,胡錦濤表示,‘實事求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還有這樣的歷史淵源!”
朱漢民對記者說:“岳麓書院歷來是中國思潮變遷的大本營。”兩宋時期,岳麓書院成為新興理學思潮的重地,朱熹兩次從福建到書院講學,一方面以復興先秦儒學為旗幟,另一方面又將儒學發展為一種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體系,湖湘學派也於此時形成。明中葉,王陽明的心學思潮在書院大盛,倡導“致良知”、“知行合一”。近代以來,書院學生魏源在國內最早倡導改革開放,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則一生都在實踐著“師夷長技”。新文化運動以后,湖南更涌現出毛澤東、蔡和森等一批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者。
他說:“湖湘文化的特征,我概括為兩點,一是非常強調心性修養、人格修煉,讀聖賢書,這是理學的傳統﹔二是非常重視經世致用,有一種豪杰精神。岳麓書院培養的學生、湖湘文化培養的士大夫,他們往往有一個共同特征——把聖賢與豪杰這兩種人格統一起來。”
“在中國古代傳統教學中,強調讀儒家經典、經史子集,而岳麓書院恰好有另一種傳統,經世致用,重視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實用的知識與技能。”朱漢民說,“但是,現下大學學科多為‘用’而存在,純人文學科反而式微,因此,今日岳麓書院所倡導的‘經世致用’是重拾國學傳統之謂。書院現在主要有中國思想學術、中國古代典章制度、中國經學、書院文化、湖湘文化等研究方向。”
朱漢民介紹,這些年,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拜訪岳麓書院,他們中很多都留下了墨寶。如,胡耀邦題寫了‘尊重知識’,朱?基題寫了‘千年學府’。”參觀完講堂,胡錦濤婉拒題詞。朱漢民趕緊說:“那能不能請您簽名?”胡錦濤答應了,用傳統的筆墨在宣紙上簽下名字。
參觀結束,聞訊而來的學生們聚集在門口歡呼、鼓掌。原本要離開的胡錦濤,返身向學生們微笑招手。
記者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岳麓書院自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創辦以來,文脈不絕。1012年,周式出任山長,辦學成績卓著,使其聞名天下。他拒絕了國子監主簿的官職,堅持回岳麓書院執教,宋真宗為其精神感動,特賜“岳麓書院”匾額,至今仍懸挂在書院正門。
近代以來,岳麓書院在1903年至1926年之間的20多年裡,發生了“岳麓書院——湖南高等學堂——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湖南大學”的更替,完成了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變革。然而,在“文革”期間,岳麓書院隻剩殘垣斷壁,幾成廢墟。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湖南大學對其著手修復。朱漢民自1995年主持院務至今,恢復了岳麓書院的教學和學術研究功能,作為湖南大學的一部分,岳麓書院現在擁有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並建立博士后流動站。
朱漢民說:“我們要把以書院為代表的傳統教育體系和以大學為代表的現代高等教育體制打通。在此基礎上,岳麓書院依然保持著自身特點:一是教學和學術研究方向主要圍繞傳統國學﹔二是從本科開始就是導師制,導師除了指點學問,也教導做人﹔三是得益於岳麓山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課堂經常設在名山大川之中,這也是傳統書院的特色。”
除常規教學外,岳麓書院還十分重視文化傳播,邀請過余光中、李學勤、李澤厚、杜維民等學者前來講學。2013年,書院成立了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定期舉辦國學講堂,並編印了相關教材,如《中國傳統文化導論》、《易經講演錄》等。朱漢民說:“書院計劃把‘十三經’中的每一本都編寫一本著述,讓國學走出書齋,普及到全社會。”
朱漢民說:“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作為傳統學術重鎮的岳麓書院能夠延續辦學到今天,正是中華悠久文化的一個象征。我們應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態度,重新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岳麓書院不僅要培養人才、從事國學研究,更要為中華文化傳承復興作出貢獻——這是岳麓書院最重要的使命。”
(責編:趙雪晨)
岳麓書院 胡錦濤 匾額 湖湘學派 三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