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時政>>海外網專稿>> 正文

非洲華人:中國臉是在非洲最好的通行証

2014年04月30日11:29|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4月30日電 30日,國務院發布消息,應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總理海爾馬裡亞姆、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總統喬納森、安哥拉共和國總統多斯桑托斯、肯尼亞共和國總統肯雅塔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2014年5月4日至11日對上述四國進行正式訪問。

  中國和非洲友誼源遠流長,基礎堅實。中非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在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中始終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華人華僑在非洲的創業史也成為中非交流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華僑華人遍布非洲50多個國家

  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人開始大量進入非洲。目前,關於非洲地區華人人口說法不一,相差較大。中國社科院學者李新烽認為2012年底非洲華僑華人的總數已略超過100萬。近幾年,大量中國人進入非洲經商、務工、留學等,華人數量急劇增加。

  現如今,華僑華人已遍布非洲50多個國家。南非、安哥拉和尼日利亞是非洲華人華僑數量最多的三個國家,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三。相對比,北非最少。

  南非既是非洲經濟的領頭羊和非洲大陸的橋頭堡,又是非洲華僑華人最集中、數量最多的國家。目前南非華人總數約30萬,來自福建、廣東、台灣省籍人分別佔35% 、20%、20%。尤其是近年來,南非平均每年增加中國大陸新移民1萬人,新移民佔南非華僑華人總數的80%,總數已經超過20萬人。安哥拉是華僑人數增速最快的非洲國家,從10多年前的數萬人發展到現在的26萬人。尼日利亞官方掌握的數據顯示,當地華人華僑數量目前也有20萬。

  非洲華人可享受“特殊禮遇”

  在很多華人眼中,非洲國籍的誘惑力並不像歐美國籍那樣大。但事實上,移民非洲遠遠不似想象中那般可怕。

  所有那些有關飢餓,有關疾病,有關奴隸的記憶都完全有可能從移民的細則中抹去,剩下的則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美好生態和意想不到的生存方式。

  移民非洲的人並不少,而且這些人並非想象中的“勞工”,相反他們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據媒體報道,在非洲曾聽到不止一個華人講過,和生活在歐美的中國人常常會遭側目的境遇不同,在非洲的中國人,甚至可以享受到“特殊禮遇”。一張中國臉就是在非洲最好的通行証。

  據中國非洲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黃澤全介紹,除了定居在非洲的華僑華人外,中國商人在非洲也為數不少。這些華商主要來自浙江、廣東和福建,其中浙商最多。

  在安哥拉,中國的承建工程很多,華人在那裡主要從事戰后重建工作。在南非,華人主要是經商,也有不少學生。

  非洲華僑華人從業選擇一般以經商居多,他們在非洲各地辦廠、經商和投資,其生意按規模大小分成3類。大型的如礦產開發,中型的如投資辦廠制造產品,小型的主要是經營小商品買賣。

  批發零售業

  依托中國商品優勢,在非洲進行中國商品進出口貿易以及批發零售是非洲華商的普遍行業,其經營范圍高度集中在鞋帽、箱包、服裝等百貨商品,日用消費品方面。

  但是早期或首批開店從商的華商正是依靠這種小規模的經營模式攫取了“第一桶金”,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從而涌現了許多華商的“螞蟻雄兵”。

  在約翰內斯堡就開辦有8家以中國商人為主的市場,攤位數達2000家。而活躍在塞內加爾的“拖鞋大王”孫曉平,他每年銷售的拖鞋成交金額都在800萬元人民幣左右,在當地商人中首屈一指。

    但從2004年之后,正是因為這種技術含量低、投資少見效快、是人就能開店“撿金子”的活兒吸引了大量華商蜂擁而至,結果引發了為爭奪市場進行低價競銷,導致行業利潤大幅度降低。所以,有實力的批發零售商開始轉行,或者拓展行業結構,從目前的日用百貨商品,向電腦通訊、家用電器、五金工具、辦公設備、建筑材料、農機具和生產資料等方面擴展,或者轉向實業。

  開設中餐館是海外華商的傳統行業行為

  中國與非洲雖然距離遙遠,但是中餐已經在非洲大陸悄然興起,即使是一些經濟較不發達國家,經營中餐館仍具較大潛力。

  因而不少來非洲創業的華人也選擇餐飲業作為起點,收獲頗豐。目前,南非的中餐業已經相當發達,來到約翰內斯堡東區西羅町的新唐人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中餐館,南甜、北咸、川辣、海鮮、粵菜以及風味小吃,令人目不暇接。

  南非全國現有大小中餐館幾百家,其中大多集中於約翰內斯堡。如今中餐館已經從最初的謀生手段,成為躋身餐飲界主流,開始步入品牌時代。

    很多信譽良好的中餐館遠近聞名,上世紀90年代中期,華商胡介國投資500萬美元在尼日利亞拉各斯興建“金門大酒店”已經成為業界翹楚。同時更有為數不少目光長遠的經營者涉足其他行業,以更高的起點,開始他們在非洲的創業。

  旅游業是非洲華商新開拓的行業

  自2002年埃及成為非洲第一個“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國家以來,中國赴非旅游持續升溫。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的沈大勇,早年在中資機構工作,在埃及10年,當過翻譯,熟悉當地風土人情,憑借自身優勢,創辦了星光旅行社(Star Shine Tours),主要經營中埃兩國商務考察、旅游等業務,成為在埃及旅游部注冊的最早經營中國市場的埃及地接社之一。

  醫療衛生行業

  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艾滋病、瘧疾等疾病肆虐,而非洲許多國家缺醫少藥。因此,在非洲開辦診所,兼做中成藥生意,很有前途。

  從1963年中國第一支援外醫療隊踏上非洲大陸后,中國醫生良好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就在非洲大陸聲名遠播。許多中國醫生在援外任期屆滿后,紛紛留在當地,開辦自己的診所。此外,一些退休的中國醫生也不遠萬裡,前往非洲開辦診所。

  在治愈數以萬計的非洲病人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以南非為例,2001年確立中醫藥的合法地位后,中醫藥在當地得到了迅速發展,現在僅約翰內斯堡就有不下50家中醫診所。南非衛生機構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南非至少有1000名注冊中醫大夫,其中包括使用中醫方法治療的西醫大夫。

  中醫診所在得到當地民眾認可的同時,也帶動了中成藥在非洲的推廣。以中國特有野生青蒿草提煉物—青蒿素為原料,制成的 “雙氫青蒿素”(商品名稱“科泰新”)已經成為瘧疾的克星,在非洲廣為流行。

  現在,“科泰新”的年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美元,在東非同類產品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在西非市場名列第二位,在幫助非洲民眾解除瘧疾痛苦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加工、制造業

  非洲絕大多數國家具有單一經濟結構的特點,缺乏制造業。為實現工業化的目標,有實力的華商抓住機遇,從貿易轉向實業,從受打擊的對象變成被保護的對象,他們所涉及的范圍包括紡織、服裝、鞋帽、建材加工等方面。

  來自福建的楊少航成為在埃及從事石料加工產業的“開荒牛”。他在蘇伊士經濟開發區建立15萬平方米的工廠,年產大理石800萬平方米,絕大部分銷往中國。

  在他的帶動下,一些新移民也加入這個行列,使得華人在埃及的大理石加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據不完全統計,華人在埃及從事石料開採加工的公司約有60家,從業人員約500人。從事加工制造業的華商的增多,行業范圍不斷擴展,極大提升了非洲華商的經濟實力。

  房地產開發

  隨著非洲華商自身實力的增強,以及中國對非洲投資的迅速增長,在非洲多數國家投資環境不斷優化的基礎上,一些華商開始投資非傳統行業,房地產開發就是其中的典型。

  南部非洲浙江商會會長、溫籍僑領胡李明投資8000萬蘭特(約1280萬美元),在約翰內斯堡買下一塊總面積為5萬平方米的旺地,籌建南部非洲“中國溫州商城”。

  而目前南非的中國商貿城、中非商貿城、麒麟商城、東方商城三期等一系列華人商城陸續籌建或完工,為全體華人提供一個再次“掘金”的絕好機會。同時,肯尼亞房地產市場高於國內的利潤回報率也開始吸引一些成都投資商遠赴肯尼亞進行房地產開發。

(責編:邢若宸)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非洲 中非 華人華僑 移民 華商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武大女神" 賞櫻照爆紅 似民國少女穿越

探秘美麗空姐航班起飛前的准備工作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