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5月08日08:52|來源:新京報|字號:
李克強8日訪問安哥拉,期間將同在安中資企業和中國公民代表座談海外民生問題。
在非洲經商或就業的中國公民到底有多少?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2010年最保守的估計超過200萬。據專家介紹,目前在非中國企業已經有3000多家,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大量的個體經營者。3000多家中資企業和200萬中國人,這個龐大的群體在非洲工作生活,在追尋自己人生夢想。某種程度上,他們也代表了中國在非洲的形象。
6日,撥通薛曉明電話的時候,還不到尼日利亞當地時間清晨6點,他已經早早起床了。他說,當天李克強總理訪問尼日利亞,自己很激動。
薛曉明在尼日利亞經商多年,他激動不是因為自己,身為西非華僑華人聯合總會秘書長的他,更期盼總理的這次訪問,能讓更多中國人了解非洲的廣闊市場、豐富的資源以及充裕的機會。
融入非洲慢節奏生活
回想起18年前剛到尼日利亞,薛曉明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適應”。18年過去,他現在自稱“樂在其中”。
1996年,他是江蘇一家國營外貿公司的代表,到尼日利亞拉各斯開拓市場。五年后,當國營企業因為改制撤回時,薛曉明卻做出了一個決定:留下。
這片廣闊的市場吸引了他,他決定自己在這裡辦工廠。
“中國人向來就是吃苦耐勞,尤其是來到異國他鄉創業,那會兒真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做事。”薛曉明說。但看看身邊的非洲同事,卻是另一個節奏:慢。
“無論你出多少的加班費,他們都不會加班。”薛曉明說,非洲“兄弟”上班就是上班,下班就是下班,雖然生活水平不高,但加班費卻從來不能“誘惑”他們。
在安哥拉工作的小夏已經逐漸融入了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我們早上7點半上班,11點半下班,下午2點上班,5點半下班,”小夏說:“工作倒不是很累,覺得還是輕鬆的。”
薛曉明慢慢也受到了感染,讓自己也慢了下來,“雖然這邊物質條件不好,但幸福指數很高。”
電視能收國內頻道
2010年10月,王曉燕來到尼日利亞拉各斯大學的孔子學院擔任老師。在這個非洲首屈一指的都市,停水停電是常有的事情。
王曉燕住在大學公寓樓裡,大樓沒有自己的發電機,碰到停電,王曉燕就要爬十二層樓。沒有電就沒有電視沒有網絡,王曉燕經常和同事結伴在校園散步打發時間。
2011年,王曉燕來到葛洲壩集團在阿布賈的一個分公司工作,這裡的條件比拉各斯好多了。“因為公司有自己的發電機,所以不用擔心停電,也有干淨的飲用水。每天有班車接我們去公司,有中國廚師做飯,下了班,班車再把我們送回宿舍。”
薛曉明工廠的條件也算比較好了,“中國員工住在一起,下了班還能上上網,給家裡打打電話,看看電視,這邊也能收到國內的頻道。周末逛逛街,購物或者去海灘玩兒。”
相比文化的磨合而言,中國人在非洲的生活適應得更快些。王曉燕說,大部分在非洲中資企業裡工作的中國人一般有集體宿舍,出門“集體行動”,生活在濃濃的“中式氛圍”中。
小夏來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一年多,在中信旗下公司上班,小夏說平常買菜購物有中國超市,廚師來自中國,吃的是中國飯,外面吃飯也基本上去中國飯店,甚至娛樂都有中國娛樂會所等。
感興趣行業都可嘗試
中國人帶給非洲的不僅是項目,還有就業和技能。願意培訓當地工人的企業,常常會贏得更大的尊重。
王曉燕的公司就雇佣了不少當地員工,“雖然我們公司給當地人的工資也不算高,但是如果不是特別大手大腳花錢,一個人的工作也足夠養活他們一家人了。”
薛曉明的工廠裡除了管理人才和關鍵技術崗位之外,員工基本上都是當地人,有400人之多。每逢重大節日,都會給本地員工發大米等福利。這樣就留住了很多當地員工,不少尼日利亞人已經在工廠工作了七八年。
很多人遠離家鄉到非洲不只是為了賺錢養家糊口。王曉燕也比較看重自己在非洲這幾年的工作經歷,“讓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在薛曉明看來,非洲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這裡能夠實現他的夢想。“空間大機會也多,哪怕你今天做企業家,明天做航海家,也都可以。我在尼日利亞,已經做過十幾個行業了。隻要感興趣的行業,就都可以去嘗試。”
如今薛曉明已經在尼日利亞扎根,“如果抱著投機的心態,撈一把就走,就很容易引起當地人的反感。但如果有長期的打算,扎根在這裡,你會發現這裡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好地方。”
(高美 韓旭陽)
(責編:龐晟)
薛曉明 當地人 王曉燕 節奏 加班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