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5月08日10:56:00|來源:鄭州晚報|字號:
日前,由復旦大學177名學生聯合簽名的《關於不要判林森浩同學“死刑”請求信》寄往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隨之一起的還有另外一份《聲明書》。建議給被告人林森浩一條生路,讓他洗心革面,並在將來照顧受害人黃洋的父母。177名學子表示,希望國家、社會、法院綜合考量,慎重量刑,能給林森浩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我們是復旦大學的學生,我們請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學死刑立即執行。”——復旦177名學生的聯名求情信,能讓人感覺到那種糾結的情感:一方面,對受害同學黃洋的死,他們“極為難過、極為悲痛、極為同情”﹔另一方面,對林森浩投毒行為的憤怒,他們同樣“非常憤慨,同聲譴責”。這說明,聯名寫求情信的同學,和我們對這起事件的看法,本質上並沒有任何不同﹔相反,作為同窗,他們也許更加別有一番感同身受之劇痛。
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寫這封聯名信呢?他們要求法院不公開他們的個人信息,說明他們自己也很清楚,這封聯名信肯定會給他們帶來無盡的罵名。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網上各種難聽的話都有,有的說“喪盡天良的不止罪犯一人,還有177人”,有的說“這樣的學生簡直是渣滓”,有的感嘆“悲哀,整個復旦的悲哀”,有的怒斥“給林森浩一個機會,誰來給黃洋一個機會”,還有的質疑“肯定是律師出的餿主意”……
對此,簽名的同學表示:“我們簽名都是自發的,大家覺得黃洋已經去了,如果林森浩再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損失太大了。我們覺得應該呼吁一下,沒有別的目的和想法。”——換句話說,他們認為黃洋已經去了,林森浩被判死刑也無法讓黃洋回來,而林活著可以贍養黃洋父母。曾經,有一位母親,就在法庭上為殺害自己獨子的凶手這樣求情:“我今天想跟法庭說,能夠輕判他就輕判他吧。都是父母養的,我的兒子已經死了,就是判他死刑,我兒子也活不了了……”
當然,這種話從偉大的被害者母親嘴裡說出,具有讓人潸然淚下的感人力量﹔可是,從投毒者同窗的嘴裡說出來,卻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痛”,人人都會問一句“要是你養了二十多年的兒子被毒死了呢”?是啊,被害者家屬的諒解,與旁觀者的諒解,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這些同學原本也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他們為什麼還要“瞎摻和”呢?更何況,多位律師及專家已經表示,請求信對二審量刑的影響可能性不大。
所以在我看來,這177名學子的求情信,無論在法律層面有多大意義,至少在道德與情感層面,都是一種親情的擔當。無論怎樣罪大惡極的殺人凶手,也是一條生命,任何生命的即將離去,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喜事”。這177名學子想要為他們曾經的同學“做點什麼”,我認為這種情感不僅是可以理解的,更是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所非常稀缺的。
如果說辯護律師為殺人犯辯護,是一種職業一種工作,那麼,復旦學子為向同學投毒的凶手求情,也絕不是“多管閑事”,更不是“喪心病狂”。站在他們的立場,他們做了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不應該為此咒罵為此痛斥。情與法的沖突背后,不妨讓法律的歸法律,讓情感的歸情感——我們相信法律的公正,也不唾棄情感的價值。(盛翔)
學子 林森浩 同學 黃洋 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