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19 16:26:07|來源:新華網|字號:
沉重的“全國看病中心”
一面是,北京年診療近2.2億人次,日均70萬外地患者看病﹔另一面是,每年河北700萬人次、甚至感冒發燒趕赴北京就醫,而距京30公裡的燕郊三甲醫院病床閑置率高達70%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了解到,由於北京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大量外地人口進京看病就醫,使北京三級醫院不堪重負,也加劇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負擔,甚至被戲稱為“全國看病中心”。
有關人士建議,應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優化區域醫療資源布局,完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通過資源疏解、合作辦醫、完善醫保等措施,加快提升河北等周邊省市醫療服務水平,緩解首都就醫壓力。
日均70萬外地人來京就醫
北京作為全國的醫療中心和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高度聚集地,長期以來對外地病人有強勁的吸附能力,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北京城市人口和環境資源的承載壓力。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統計和抽樣測算,2013年北京市內三級醫院外來就診患者達3036萬人次,外來就醫流動人口日均70萬左右。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說,北京的三級醫院基本是“滿場”狀態,其中外來病人大約佔三分之一,天壇醫院、腫瘤醫院的外地病人比例更高。北京兒童醫院負責人介紹,兒童醫院的急診科是個苦差事,每天急診量300多人次,醫生都高負荷運轉,醫院廣招兒科急診科醫生,很少有醫生來應聘。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醫療機構門診量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三級醫療機構幾乎“不堪重負”。2013年末,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數29.4萬人,比上年增長6.3%,然而醫療服務量的增長更多。全年醫療機構診療數約2.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9%,出院數增長8.3%。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鐘東波介紹,北京市三級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5年來持續增長,住院服務進一步向三級醫院集中,三級醫院住院服務壓力不斷增大。
相比之下,與北京毗鄰的河北省因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大量病人涌入北京。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報告,北京外來就醫人員中數量最多的是河北省,約佔23%。河北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楊新建說,河北省環首都的市、縣衛生資源配置水平顯著偏低,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較低,可以說“翻過一座山,實力翻三番”。2011∼2013年,河北省前10位轉診病種,僅三級醫院和環首都市、縣二級醫院,每年轉診就達萬人次以上,幾乎全部流向京津。
資源緊張與資源浪費並存
本刊記者採訪了解到,京冀地區醫療資源布局嚴重不均衡,醫療秩序不夠合理。一方面,北京、河北醫療資源差距較大,導致大量河北病人到北京就醫﹔另一方面,由於醫療體系不夠完善,醫療資源緊張與資源浪費現象並存。
楊新建介紹,與北京相比,河北省優質醫療資源不足、配置不合理、核心競爭力不夠等問題突出,總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偏低,缺乏優勢專科和特色學科。2013年,全省每千人床位、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數量分別為4.2張、2.1人、1.5人,三項數據遠低於北京市的5.2張、3.7人、4人。尤其是醫學大家、高層次衛生人才、學科帶頭人嚴重不足,導致病人疑難雜症必須到北京就醫。
“在北京市內,則存在醫療資源緊張和浪費並存的現象。”方來英說,具體表現為著名醫院挂號難和部分初級醫療衛生機構利用效率較低,醫院內部特色和知名專家門診挂號難和普通門診利用效率低,住院床位從部分醫院的部分專業超100%的床位使用率到一些醫院70%左右的使用率並存,無序就醫現象突出,系統運行效率不高,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尚未實現。
方來英認為,目前北京看病難的主要是三級醫院,同時二級醫院等基層衛生機構“吃不飽”,病人少。在三級醫院就診的病人中,起碼有30%∼40%並非疑難雜症,不應到三級甲等醫院來就診,在基層醫院就可以解決問題。比如,河北一些家庭孩子患感冒都跑到北京兒童醫院來看,這實際是一種資源浪費。
此外,醫保異地報銷系統不完善,也成為京津冀地區就醫的一大難題。地處河北燕郊的燕達國際醫院是一家民營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距離北京市中心僅30公裡,但這裡床位閑置率高達70%。多位住在附近的“北漂”人士表示,異地看病存在報銷手續繁瑣、報銷周期長等問題,所以燕郊的醫院無論多方便,都很少去。
燕達醫院副院長周懷龍表示,北京的患者到這裡看病,需要先到北京市衛生局走程序審批,需要來回跑好幾個地方。到燕郊看病時,需要患者先墊付現金結算費用,然后再把報銷單據拿到北京報銷。患者報銷時,北京市有些部門還不承認燕達這種民營醫院的檢查報告,報銷比例偏低。
優化資源布局極為緊迫
有關人士建議,應在明確首都醫療功能定位的基礎上,推進首都醫療資源向周邊省市疏解,切實提升河北及周邊省市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同時,通過推進分級診療、醫保跨省轉移等措施,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標本兼治緩解北京就醫難。
其一,科學定位加強統籌,疏解首都醫療功能。方來英建議,應從國家層面統籌布局醫療資源,比如將全國分成若干區域,分區域建一些國家級醫療中心,讓全國衛生資源更加平衡,緩解首都就醫壓力。
北京醫院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鄭志堅等人士提出,北京可以是醫學中心,但未必要成為醫療中心,全國人民都到北京來看病,從醫療成本、城市壓力等方面都不合理。他建議河北等地可以利用土地等優勢,建設老年病治療機構,可以分流北京大量的病人,也能帶動當地的醫療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
其二,加強區域協作,加快提升河北醫療服務水平。楊新建說,目前北京市在醫療方面有疏解的需求和外溢空間,而河北省有區位優勢和空間優勢,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和北京市支持駐京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合作辦醫、設立分院、整體搬遷、遠程會診、人才培養等多種形式,幫助河北省配置優質醫療資源、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從而為北京分流外地就醫人群。
其三,推進分級診療,改善就醫秩序。方來英等人士認為,通過完善醫保政策加強病人流向管理,是改善北京就醫秩序、緩解三級醫院壓力的有效舉措。要制定完善的分級轉診制度,引導病人到社區醫院首診,社區醫院解決不了的病再向二級醫院、三級醫院分流,逐步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量,使三級醫院專心致力於疑難病例和科研攻關等。在英美等發達國家,醫保政策規定家庭醫生首診后轉診到大醫院,醫保才給報銷。類似的政策我國也可以借鑒,引導病人合理流向。
患者 醫療服務量 北京兒童醫院 就醫 住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