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10 15:42:08|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1994年,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正式做出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重大決策,拉開了大規模援藏工作的序幕。20年以來,各中央國家機關、企業和省市,從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出發,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參與西藏建設,不斷深化和發展援藏內涵,援藏取得了全方位,多領域的豐富成果。作為研究人員,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年博士曾多次進藏實地調研對口援藏,親眼目睹了西藏部分村鎮縣區的顯著變化,親身體驗了當地百姓生活的改善,並與中國西藏網記者分享了他關於如何完善援藏機制、加強西藏自身發展能力的一些思考。
邊境小村變身示范新村
二十年來,中央一直要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援藏工作的首要位置,2003年胡錦濤同志批示:“援藏項目要突出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由於農牧民佔西藏總人口的80%以上,其中很多又分布在高寒、邊遠地區,遠離城鎮、道路和現代生活,所以他們又成為援藏的重中之重。孫博士在給記者展示了他在西藏調研期間令他印象深刻的兩個村級項目,一個是典角邊境示范村建設,一個是勒布小康示范村建設。
西藏阿裡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典角村地處邊境一線,與印度控制克什米爾地區隔河相望,海拔4300多米,自然條件非常惡劣,過去長期高寒缺氧、缺電缺飲用水、通信不暢通、交通道路不便,居民生活衛生條件相對比較落后。
陝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團隊結合該村情況,提出了建設典角邊境示范村計劃。項目於2011年7月正式啟動,2012年10月竣工。總投資2100萬元(援藏資金700萬元),將全村規劃為居住區、養殖區、人工種草區、蔬菜大棚區。“最讓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典角村嶄新的安居房,而且室內各種水電設施齊全,十分方便”,孫宏年回憶當初前往典角村調研時的情形時說道。
這一項目的設計因地制宜,實現了藏民族建筑與現代建筑風格的融合統一,使典角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知名的邊境示范村。如今,全村22戶居民都有了自己舒適、實用、美觀的安居房,全部為兩層樓房,每家都做到了水、電、路、通訊入戶,還有適合當地氣候、抵御嚴寒的暖廓。此外,村民委員會活動建筑面積達500多平方米,配備了現代化的會議室和辦公器材。全村的道路進行了硬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庭院燈和景觀燈,為邊境村與外界溝通聯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人工種草300畝,新建了兩個蔬菜大棚,為今后全村解決蔬菜供應問題創造了條件。
勒布小康示范村建設為安徽第二批援助錯那縣項目,該項目對勒布辦事處分布在中印邊境線上六百平方公裡山區內4個民族自治鄉,共191戶實行統一規劃,整鄉推進,全面建設。4個鄉新建二層石木結構藍色鐵皮鐵面房屋156套,建筑面積24333平方米﹔原有二層樓房屋面改造35套,共計投資估算1332.393萬元,安徽援藏資金投入951萬元。該項目徹底改變農牧民現有居住條件較差,配套基礎設施不全,生產、生活極不方便的落后局面。
這兩個村的變化只是對口援藏所覆蓋的西藏眾多村落的縮影。
援藏要提升為百姓服務的能力
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朱維群同志曾指出,人才援藏和智力援藏在總盤子裡的比重必須上升,隻有這樣才能增強西藏的自我“造血”能力、發展的內生動力。
上海對口支援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著力提高日喀則衛生醫療水平,推進衛生事業建設,進一步健全地區、縣、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體系,改建和擴建地區人民醫院和五個縣人民醫院。但是,“‘醫療援藏’的重點在於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西藏許多縣、村不缺先進的醫療設備,但是懂得使用這些設備的人卻極度缺乏。沒有具備專業知識的醫療人員,再先進的設備也是擺設。”孫宏年博士一語中的,各個“醫療援藏”項目也逐漸將重點轉移到專業醫療人員的培訓上來。
上海開始組織當地知名醫院與日喀則當地醫院進行結對幫扶,開展專業人才交流,培訓科室帶頭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並借助現代遠程技術,幫助日喀則人民醫院建設“白玉蘭”網遠程教育培訓和醫療會診點。
在教育領域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西藏錯那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西鄰不丹,南與印度接壤,全縣轄9鄉1鎮1個辦事處,居住著藏、漢、門巴、回等民族,總人口14800多人。2010年7月,合肥市4名援藏干部來到這裡開展對口支援工作,2011年至2013年間,安徽援藏干部許華、吳立新等在安徽省計劃5400萬元對口支援資金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爭取各方支持資金約1160萬元,用於錯那中心小學校網絡中心、勒布完小綜合樓、宣傳文化中心等三個民生工程。錯那中心小學綜合樓工程是援藏項目的重點工程,綜合樓建成之后,成為了當地教育的標志性工程。但他們發現,除了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還要注重師資力量的培訓、文化中心等配套素質教育的建設。
援藏要整合資源,著重發展“造血”功能
西藏自治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但這是在中央財政大力支持和各兄弟省市、部門、中央企業支持下實現的,西藏本身的“造血”功能仍然不是很強,人民生活水平與發達省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因此,孫宏年博士認為,下一步援藏工作要著重發展西藏的“造血”功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要充分整合西藏當地的特色資源,全力推動西藏發展實力的提升。他認為,“西藏資源豐富而獨特,如藏醫等文化資源、喜馬拉雅五條溝等旅游資源,需要我們更新理念,與國際接軌,提升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要深入挖掘西藏各地文化資源,在開發特色旅游資源時既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又要充分利用旅游資源背后蘊藏的歷史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文化產業,促進受援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從而增強文化經濟的“造血”能力。
二是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地區的薄弱環節和瓶頸提升“造血”能力。西藏一些縣的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薄弱,其中道路和供電問題尤其突出。在日喀則地區的邊境縣,縣城到邊境鄉鎮的道路問題非常突出,定結縣、札達縣等縣的供電不足,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在這些地方,要著力解決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障等瓶頸問題。
三要加強援藏干部、進藏干部和當地干部的協調配合。加強西藏人才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援藏干部、進藏干部和各地民族干部相互配合,通過“智力援藏”——包括“教育援藏”“技術援藏”、“文化援藏”、“社科援藏”等方式,提升西藏各地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方面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大力培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熟悉本地情況的基層“技術干部”隊伍,為西藏各地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干部隊伍和技術人才。
實際上,經過幾十年對口援藏工作實踐,援藏項目廣泛涉及農、林、牧、水、電、交通、能源、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城鎮建設、基層政權建設、農房改造、人才培養等諸多領域,各地圍繞“水、電、路、醫、學、住”等民生工程,投資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人畜飲水及農業用水問題、新建鄉村水泥公路等,使群眾特別是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這些年有了顯著提高。
“西藏變化天翻地覆,隻有身在西藏,才能切切實實感受到西藏的發展。西藏並不想做歷史博物館,成為某些國家尋找過去、尋找歷史感的地方,西藏人民有權利享受現代化的生活。面對民生領域實實在在的變化,任何指責和污蔑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孫宏年博士最后這樣說道。
造血 西藏錯那縣 西藏阿裡 援藏干部 對口支援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