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4 08:5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7月24日電 復興航空疑因迫降失敗造成重大傷亡,根據氣象局的資料,出事班機昨(7月23日)晚7時發生意外時,澎湖雖已脫離麥德姆台風暴風圈,但澎湖上空仍有一條長長的雨帶滯留,台灣“氣象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專業人士表示,“長條形雨帶附近的‘強風切’,會使風向及風速突然改變,有可能是導致飛機失事的關鍵”。
飛機墜毀或因強風所致
根據“氣象局”的資料,受到麥德姆台風過后雨帶滯留的影響,昨(7月23日)晚7時左右澎湖天氣非常不穩定,不但時雨量約30毫米左右,平均風力也在6至7級,瞬間最大陣風更可達7到9級,依經驗推估,當時地面的能見度恐怕隻有2公裡左右。
台灣“中央社”報道,一名不願具名的“氣象局”專業人員強調,事發當時澎湖上空也有不少閃電,因此事后也有人揣測失事的復興航空班機有可能是遭遇雷擊落,但飛機都有避雷設備,他認為可能性相當低。
他強調,飛機最怕的就是瞬間風速及風向的變化,而長條形雨帶造成的強風切,就有這種致命的威力。不過,並非隻有台風期間才會有長條形雨帶的形成,梅雨季節對流旺盛區域的上空,也可常見長條形雨帶。
駕駛員重飛決定合乎程序
台灣“中央社”報道,飛安專家表示,當時駕駛員決定要重飛,必定是發現落地“有任何一點不安全的理由”,以飛行操作而言,“是個非常合理的決定”。
不過,專家指出,ATR-72機型是安全性非常高的飛機,且近年來,機件故障比例已比人為操作失誤比例降低許多,因此除了天候影響外,失事關鍵在於重飛以后的操作過程,但重飛后駕駛究竟遇到什麼狀況和困難,則無法在第一時間判斷。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表示,事故調查須掌握十足事証,無法直接研判是天候狀況、機械故障或人為操作因素造成這起意外,昨(7月23日)已派9名調查人員到澎湖馬公搜集資料,待解讀黑盒子后才能厘清事因。
47年來澎湖已發生13起空難
據台灣媒體報道,昨天(7月23日)出事的復興航空機身編號B22810這架飛機,之前至少有過兩次出事紀錄,一次在2002年、一次在2012年,兩次事故幸未造成傷亡。B22810這架失事機,機齡13年,在2002年9月5日,由台北飛往澎湖時,尾翼冒出火花及濃煙,立即執行空中關車及滅火程序且決定返航降落鬆山機場。20112年5月2日,這架飛機由鬆山飛往馬公機場。起飛后發動機出現火警警告,所幸最后平安落地。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指出,復興航空編號GE222班機墜毀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是47年來澎湖空難史上第13起意外,也是第1起直接墜落陸地的空難,罹難總人數逾350人。
1967年1架空軍F-104G失事1人死亡,1968年,空軍軍機失事2人死亡。1971年11月,華航825號班機由台北鬆山機場飛往香港啟德機場途中,在馬公附近上空爆炸解體,25人死亡。有民眾在班機通過澎湖虎井嶼時聽到爆炸聲。
1974年,空軍P-2V失事,12人死亡。1976年,2架空軍F-5E戰機互撞,造成1死1傷。1979年,華航進行訓練任務時失事,5人死亡。1982年,空軍F-104G失事,1人死亡。
1986年2月,華航客機載著7名機組人員及6名乘客從台北飛馬公途中,駕駛員疑因進場高度有誤,企圖重飛而不幸在澎湖縣白沙鄉吉貝嶼海域失事墜海,13人全部罹難。
1998年,德安航空直升機在吉貝嶼石油鑽井平台降落時墜海,2名駕駛員死亡。同年,從嘉義基地起飛的台灣空軍F16戰機進行例行訓練時,在澎湖花嶼海域失蹤,2名飛行員罹難。
2002年5月25日,華航611號班機從中正機場飛往香港,飛機在高空解體,墜落澎湖目斗嶼東北方31哩的海域,225人全數死亡,是台灣空難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意外。
時隔半年,同年的12月21日,復興航空GE791班次貨機、機型為ATR72-200,由桃園國際機場飛往澳門,起飛后48分鐘,班機從雷達上消失,失蹤時的位置在澎湖縣馬公市西南方17哩的海域,2人死亡。
復興航空 強風 墜毀 澎湖 駕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