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資訊>> 正文

送孩子回中國讀書 好還是不好

2014-08-25 09:17: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近年來,好多華裔子女回中國讀書,有的是讀大學,有的是讀高中,更有的是從小學讀起,父母都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讓孩子真正有顆中國心。

編者按:《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6日在頭版刊登《送孩子回中國讀書,走起》一文,在海外華僑華人中引發熱烈討論。究竟該不該送孩子回中國讀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回到中國學習中文重要,還是陪在父母身邊重要?大家各抒己見。

從大家的反映來看,在學習中文的重要性上,意見一致。而在學習中文的方式上,分歧較大。有人認為,成長期的孩子在中國學到的不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中華母文化的核心價值會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也有人認為,如果單純為了學習中文,就把孩子送回中國,而父母依然在海外工作生活,那將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會大大降低孩子的幸福感,而且,對孩子將來的事業發展也不利。

不過,看得出來,不管身處何方,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依然牢記中國“根”,依然時時刻刻考慮著中華母文化在下一代的傳承。8月20日,本版已刊發一組討論文章,今天刊發第二組文章。本報還將陸續刊登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內心感言。

讓孩子回中國讀書吧!

讓孩子回中國讀書好?還是讓孩子陪在自己身邊好?對於移民海外的華人來說,這是一個讓人糾結的選擇。近年來,好多華裔子女回中國讀書,有的是讀大學,有的是讀高中,更有的是從小學讀起,父母都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讓孩子真正有顆中國心。

前幾天的華裔夏令營活動讓我頗有些感觸。孩子們普遍漢語水平一般,不會讀寫的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孩子隻能聽不能說了。如何加強漢語教育,如何加強孩子的中華文化教育,是移民們面臨的共同問題。

如果孩子生長在國外,期間短暫回國停留,那麼對中國的親戚長輩沒什麼印象。國外再豐厚的物質基礎也無法保証孩子們能不時地、近距離地感受到來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這樣有深深血緣關系的親人的愛。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希望孩子能理解真正的中華文化。所以,個人認為,應該盡量讓孩子在中國讀完小學或初中再出國。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身邊,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老師,什麼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

而且,我發現,在中國讀過書的孩子到了國外生活,競爭力明顯得到很大提升,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很有利。而且,中國在迅速發展,在中國受過教育的孩子,將來事業發展上也會比別人多一個選擇。

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國力越來越強,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海外鄉親把孩子送回中國讀書。在韓國,華文學校非常少,而且還有其他很多社會問題。因此,大家還是願意把子女送回國內讀書。

但孩子在中國讀書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每天早晨6時要起床,7時要上學。下午4時30分放學5時到家,吃完飯馬上做作業,一般兩到三科作業可以在8時左右完成,然后他的任務就是立即上床睡覺。雖然也有游泳、滑冰、乒乓球、看電視、玩電腦的條件,但除了雙休日和假期,沒時間弄這些。而且,回國讀書勢必大多要親屬照顧,這就涉及到隔代教育的問題。這依然是個值得爭論的話題。

另一方面,孩子回國念書,卻不能享受和國內孩子的同等待遇。比如,簽証半年不到就要重新辦理,簽証手續又太過繁瑣,一來二去,孩子就不願意在國內讀書了。因此,希望國內的華裔子女教育政策和相關單位一定要給予大力支持。

無論如何,中國根深深扎在我們心中。你可以把英語說得如漢語一樣流利,但你難過時,還是想找個和你有相似背景的中國人傾訴。你可以聲稱你喜歡法國鵝肝,但是春節吃中國餃子還是你的習慣。相同的文化,相近的價值觀,這種種族歸屬感,是每個華人都擺脫不掉的。

讓我們的孩子回中國讀書吧!到老的時候,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著大家都熟悉和喜歡的飯菜,說著彼此互相都明白的語言,嘮叨著他和我們都不陌生的事,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崔真豪(韓國))

函授教育,從孩子身上開始

我想,是否送孩子回中國讀書得根據每個家庭不同情況而定。但有一點是應該肯定的,即作為華人后代,了解和學習祖籍國的文化歷史,是非常必要的。何況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史,而21世紀又被稱屬於中國。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考量,爭取回國接受一定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海外華裔都存在一個“根”的情結。其實,每個國家的國民都存在這種情結。前些年,美國人也在相隔百多年后尋找自己的“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與我們的后代,不能忘“根”,也就是不能忘本。至於如何讓我們的“根”能延續壯大,枝葉繁茂,這就離不開教育了。否則就是無知。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願我們的后代,對祖籍國無知。

不過,現實中,送孩子回中國讀書還是有些問題。

我的外孫從洛杉磯回上海念書,本來在美國已讀三年級,但是由於漢語、數學的差距大,特別是漢語,隻能從一年級開始。念了兩年后,由於年齡差距,孩子不適應。而且,也為了讓孩子將來回美國繼續學習,隻好送去雙語學校就讀。雙語學校收費高,貴族級的更高,一般每個學期要7萬元人民幣,外加校車費1200多元,校服、中午餐及書本雜費若干,負擔很重。

而且,雙語學校的主要對象是外企或駐華單位人員的子弟,以英語為主,中文知識教育就在次要了。

我們要發展我們的軟實力,離不開漢語,而青少年在學習中國文化方面存在種種困難。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當今網絡媒體傳播非常發達,可以找出適合的方法進行函授教育。這需要國內教育部門從長遠的戰略出發,結合各地僑胞的熱切期望,群策群力,開展網絡函授教育。這既是為千千萬萬散居各國各地的炎黃后代造福,也是為更好地推進中外文化科技交流合作培養、儲備不可或缺的力量。

當年我們的“西游記”,主要是通過電影傳達給了全球千千萬萬的中外孩子。我們應從中受到啟發。(張定壽(丹麥))

丟不丟根,關鍵不是在哪裡受教育

一個人必須有根,中華文化就是我們的根。一直生活在國外的話,孩子接觸不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未來隻可能是一種結局:長大后成為不懂中文、不懂中國文化的“外黃裡白”的“香蕉人”。

有人認為,國外文化過於強調個性和多元發展,忽視了學習,而且,有些國外的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干擾,於是決定帶孩子回國讀書,讀完小學或初中再出去。

有人說國外的教育普遍比較人性化,學生壓力不大﹔中國的基礎教育扎實,學生各方面發展均衡。對於兩種環境下成長的小孩,因為教育體制的差異,國外的孩子相對單純,心理承受力也會比國內的孩子差些。

其實,是否要送海外的孩子回中國上學是見仁見智的事,關鍵是想讓孩子發展什麼,不同的家長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完全可以不需要一致。

不過,我認為,華裔孩子起碼也要有聽和說中文的能力。長的是華人的外表,如果沒有中文的溝通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欠缺:不僅和親友們無法溝通,也會丟失今后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機會。現在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今后的中國是誰也不能忽視的力量,而華裔與中國有著天然的聯系,放棄這個優勢是很可惜的。

雖然華裔子女大多會在國外生活和發展,主要考慮的是融入居住國的社會,但如果有中華文化的背景和與中國的天然聯系,那麼就會有更強的競爭力,對今后的生活、事業和發展都是有利和有益的。

當然,培養孩子的中華文化不一定非要送他們回中國上學。我認為,隻要為孩子創造中文的環境,經常讓他們接觸中華文化,有機會多回中國走走看看,也是很好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送回中國上學更好。畢竟,他們要長期在居住國生活和工作,了解和融入居住國是最主要的。

身邊不乏負面的例子。新移民往往擔心孩子的語言不能適應在國外的學習,所以在家裡也不和孩子講中文,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與中文越來越遠了。甚至有的在中國初中畢業后出國的孩子,幾年后反而不會講中文了。這都是由孩子沒有中文環境而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孩子小的時候送回中國讀書,也同樣會發生相同的問題的。

所以,丟不丟根的關鍵不是孩子在哪裡接受教育。(龐 燕(加拿大))

趙雲茜(日本)

關於應不應該將孩子送回中國就讀的問題,我在大兒子上學時,曾經糾結過一陣子。剛好那段時間國內有些負面新聞,也就斷了念想。現在想來還是正確的,無論如何,孩子們是快樂的,雖然國外基礎教育和國內的有些距離,但有什麼比孩子快樂更重要呢?

在日本,對於孩子們來說,學校是玩、交朋友的地方,嚇唬他們最頂用的話,就是:不聽話,就不讓你去學校啦!絕對靈。

我堅決認為應該把孩子留在身邊。不過,我建議,每年定期一兩個月讓孩子回國學習中華文化。我每年都帶孩子回國不下3次。每次國內有活動我都第一時間讓孩子報名參加。這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周露(墨西哥)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千萬不能因為大人出國,讓孩子把“根”的文化遺失在路上。我的一位朋友來墨西哥多年,孩子學齡前就送回國內。兩個孩子都在中國讀完了高中然后到美國讀大學。他們十分感謝自己的父母。

我出國多年,但女兒一直在國內讀書直到大學,現在留在國內工作。我一直陪著她讀完了高中,並考上北京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后才出來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做法。

國內的教育確實有許多問題,但我一直認為,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和中學是養成學習習慣和打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必須要有些框框和規范。

我身邊有好多負面的例子。我的幾個侄子侄女現在就面臨問題:父母出來做生意,孩子跟著大人轉,基礎就出了問題,習慣也沒養好。

還有一個孩子,跟著父母出國后得了自閉症,還好,母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趕緊把孩子帶回上海。據說現在可好了,還參加了上海電視台組織的少兒舞蹈表演呢。

王樹旺(法國)

關於海外華人子女的教育:如果當地經濟文化教育比較發達,那就留在當地,以本土教育為主,以學中文為輔培養孩子﹔否則,就把孩子送到發達國家接受教育,或送回中國。我們出國的目的不能僅僅是自己眼前賺錢,必須為后代考慮,否則目光短淺得不償失。

徐濤(厄瓜多爾)

在國外,一面接受中文教育,一面還要融入所在國,很難。大部分孩子不可能同時精通兩個國家的文化精髓,總要舍其一。要不忘根,還要融入當地社會,也難為孩子們了。

我認為,應該讓孩子先打好中文基礎,再出國學習。不過,我不贊成把孩子寄養在老人身邊。我認為放在老人身邊的孩子會變得自私,因為隔代照顧時,老人會擔心出事,父母又覺得自己欠孩子的,所以在物質方面給的太多。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孩子跟在父母身邊,假期回中國尋根旅行,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黃子禪(坦桑尼亞)

子女教育是我現在面臨的最頭痛的問題。坦桑尼亞不像發達國家,根本沒有中文教育。不得已,我把兩個孩子都送回中國讀書了。媽媽陪著他們,我隻能每兩三個月兩邊來回跑,真是有些無奈啊。

不過,我們的“根”就在語言的承載之下,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接受中文教育。可是,究竟怎樣的方式才是最好?每一種方式都有利有弊,誰敢說自己的決定是最好的呢?

王恩逵(加拿大)

如果僅是學會聽說中文,那回國參加活動,10天抵得上在外學一年!我覺得,在國外想讓孩子學好中文,隻有在家庭中創造出中文的環境,才能有保証。同時,還可以讓孩子上中文學校,然后,假期到中國尋根旅行。這比送回中國上學要好得多。

尹晴日(盧旺達)

我是3個孩子的父親,最大的孩子11歲,最小的1歲。現在孩子都在非洲,我們兩口子都認為孩子小的時候要和父母在一起。這樣問題就來了,這邊沒有中文學校。大孩子來非洲前在中國上了半年小學,能看書。女兒1歲過來,現在5歲,她聽說中文沒問題,但讀寫的能力很弱。

我們還有個特殊的地方,就是我老婆是日本人。所以在家裡,孩子和我說中文,和媽媽說日語,上學用英語。我有時候甚至會想,孩子們做夢說什麼語呢?

這邊的華人孩子不多,中文教育問題很多。但是,我也不太喜歡國內的教育方式。為了所謂的起跑線,把孩子都弄成小大人了。國內有些攀比、虛榮、金錢至上等風氣也不好。但孩子怎麼學習中華文化,成了我現在面臨的最大課題。

(責編:黃達)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學生壓力 孩子的成長 孩子成長 中國的發展 孩子會 讀書吧 根 香蕉人 西游記 送孩子回中國讀書,走起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