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15:27:48|來源:國際在線專稿|字號:
原標題:西非抗擊埃博拉需標本兼治 中國援助“利他”更“利己”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威偉):2014年2月,一種名為“埃博拉”的致死性病毒在西非國家幾內亞出現,並在短短數月內席卷了塞拉利昂、利比裡亞等國家並持續蔓延。8月,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性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2014年12月,已在幾內亞、利比裡亞、塞拉利昂、美國、馬裡、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和西班牙等8個國家發現埃博拉感染病例近1萬9千人,死亡人數超過7000。而如何應對此次疫情自然成為國際社會,特別是西非國家的最大的難題。
今年2月從西非國家開始蔓延的埃博拉疫情,是1976年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以來規模最大、最嚴重、最復雜的埃博拉疫情,累計病例和死亡數字均超過其他埃博拉疫情的總和。面對這樣的天災,人們不禁要問,國際社會、尤其是西非國家該如何有效應對?這其中,尼日利亞的“脫埃”經驗或許可以被復制。
2014年7月,一名來自利比裡亞的埃博拉患者把病毒帶到了尼日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拉各斯。人們擔心埃博拉會在這個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蔓延下去。然而在發現20例感染病例、8人死亡后,尼日利亞成功遏制住了疫情,在10月正式宣布疫情結束。世衛組織稱,“這是一個特別的勝利”。
談到尼日利亞的“抗埃”經驗,始終奮戰在一線的尼日利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納西迪教授表示,既要“治標”、又得“治本”。“我們很快就知道了病毒是怎麼進入尼日利亞的,然后就開始排查、隔離、治療,確保病毒不在大范圍人群中傳播。另一個關鍵點是‘人’,尤其是對全國農村地區那些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我們的疾控人員用豪薩、約魯巴和伊博這三大民族語言給他們普及埃博拉常識,什麼是埃博拉、如何防控。”
自今年2月本輪疫情暴發以來,埃博拉這種致死性病毒已經讓西非多國脆弱的衛生系統不堪重負,迫使衛生官員以及醫療工作者多線作戰。再加上防護措施不到位和薪酬發放問題,一些國家多次出現醫務工作者罷工的情況,讓“抗埃”工作雪上加霜。然而,這樣的情況在曾經的疫區尼日利亞並沒有發生,政府和各大財團攜手努力,為尼日利亞戰勝埃博拉提供了堅強后盾。
作為非洲第一富豪,尼日利亞丹格特集團的創始人——阿裡科·丹格特在本輪疫情開始時就積極投身防控埃博拉的公益事業中。“首先在尼日利亞,我們援助了必要的醫療設施,包括全國各大機場的體溫檢測設備,這一點對於防止病毒擴散很關鍵。其次,我們還為幾內亞、利比裡亞和塞拉利昂三個重災區提供了300萬美元的援助,並為非洲聯盟培訓1000名醫療救援人員提供了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000名醫務人員中有250人來自尼日利亞。我們的國家戰勝了疫情,更有義務把經驗推廣到別的國家。”
由於醫療衛生體系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除了自身努力外,非洲國家更需要來自世界各國人力、財力和物力援助。在目前埃博拉疫情最為嚴重的塞拉利昂,就有一群來自中國的醫療衛生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是檢測隊的負責人。他介紹說,中國醫療隊在當地主要負責對埃博拉患者的留觀工作,以及移動實驗室的病毒檢測工作。他表示,中國派出檢測團隊來到西非疫區,除了源自中非傳統友誼外,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這是我國傳染病防控關口前移的重要舉措。“病毒已經到了美國、法國和西班牙,歐洲、美洲已經有了。我們在這裡幫助塞拉利昂,也是在幫助自己,把防控傳染病的關口從國內移到非洲,防止它傳到中國。”
據了解,中國將按照國際慣例對派駐塞拉利昂的醫療檢測隊員進行輪換。高福強調,隻要疫情還在,中國的檢測團隊和留觀中心就會一直留在塞拉利昂。雖然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仍然十分嚴重,但來自中國的移動實驗室已經發揮了明顯作用,高福院士透露,中方還有一個更加宏偉的計劃。“為了幫助塞國政府在未來完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我們)也有計劃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固定的P3(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在未來防護埃博拉和其他一些病源。”
聯合國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已累計向13個非洲國家一級國際組織捐贈超過7.5億元人民幣,以積極應對埃博拉疫情。中國援助非洲國家抗擊埃博拉,既是“利他”,更加“利己”,彰顯了一個大國應有的風范。世衛組織官員稱,埃博拉疫情的地域傳播仍然存在不少“現實關切”,需要來自國際社會的持續援助。埃博拉疫情能否盡快終結,還需要非洲各國和國際社會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西非國家,埃博拉病毒,援助,塞拉利昂,尼日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