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7 23:08:5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古絲路 新亮點(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紀實
本報記者 林治波 銀燕
古絲綢之路上,反彈琵琶的女子曼舞婆娑,繽紛花雨冉冉飄落……
看完國家級精品舞劇《絲路花雨》,安徽籍90后大學生蔡小文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她來到了敦煌,在沙丘狀的莫高窟游客中心,《夢幻佛宮》球幕電影讓她驚艷:佛像衣服的褶皺,人物的細微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仿佛觸手可及……
莫高窟“數字體驗結合實體洞窟”的雙重參觀模式,給游客帶來全新體驗。屢被“點贊”的莫高窟數字化工程,正是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重要內容之一。
頂層設計,規劃高屋建瓴
坐擁7000多處古文化遺址和7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富集的文化資源讓人羨慕,但落后的現實卻令人扼腕。
基於對省情的考慮,甘肅開始探索一條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富集的地區科學發展新路子,助力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2013年,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戰略,成為迄今為止國家批復的唯一以文化為主題的發展戰略平台。
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說:“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既是響當當的牌子,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必須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全力以赴把傳承創新區建設好,譜寫中國夢的甘肅美好新篇章。”
這樣一盤前無古人的文化大棋,如何來下?
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迅即成立由省委書記王三運、省長劉偉平親自挂帥的協調領導小組,著手頂層設計,下設14個工作小組和專家咨詢組。
在多次“頭腦風暴”之后,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一帶、三區、十三板塊”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各專項規劃浮出水面。
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古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綿延1600多公裡。圍繞“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建設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和以敦煌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做好文物保護、大遺址保護、古籍整理出版等13板塊重點工作,將華夏文明的保護、傳承、展示、創新、發展緊密結合。
摸清家底,精心保護傳承
2014年,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首個跨國聯合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玉門關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這幾處遺址記載著絲綢之路發展繁榮乃至鼎盛時期的風貌。
“要保護、永續利用和展示這些文化資源,先得搞清楚家裡有些啥,盤清了文化資源,心裡也就有了底氣。”具體負責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工作的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介紹說。
為摸清“家底”,甘肅探索建立文化資源分級名錄。2013年5月,甘肅省全面啟動全省文化資源普查和分類分級評估工作,內容涉及歷史文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18大類,400多個項目。截至目前,這一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18600多項省級以上文化資源記錄在冊,文化資源普查平台也已上線。
這還遠遠不夠。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說,甘肅有300多處文物遺址與絲綢之路有關。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定位中,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底線。同時,要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進行合理利用,借助高科技和模擬復原等手段,豐富展示內容,增添遺產魅力,充分發揮其綜合價值。
文化建設,成果惠及百姓
11月11日晚,蘭州黃河劇院內,國家級精品舞劇《絲路花雨》演出結束后,市民小魏和許多觀眾一樣,把掌心都拍紅了。
小魏不知道,這場《絲路花雨》舞劇中英娘的扮演者,前一天剛在北京APEC峰會上為各國來賓表演了同一台節目﹔《絲路花雨》還多次出現在美洲、歐洲等地頂級劇院的節目單上,“掌聲經久不息,演員反復謝幕”的場景,跨越時空交替上演。
以往“高大上”的演出,如今“接了地氣”。由甘肅演藝集團與蘭州銀行合作組織8家省級文藝院團推出傳統優秀劇目“惠民演出年”,由蘭州銀行對演出進行補貼,讓觀眾以比市場價格低得多的價格觀看演出,得到實惠。
城裡有好節目,農村也沒落下。在白銀市白銀區強灣鄉強灣村,盡管天寒地凍,但村民們仍湊到一起,欣賞著村子裡“鄉村舞台”上表演的地方戲。
甘肅省鄉村舞台自2013年啟動后,作為城鄉一體化工程建設內容,全省1228個鄉鎮都有一個行政村試點,整合了農村現有的文化資源,為群眾搭建自娛自樂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不僅演節目,還提供政策咨詢、科技培訓、衛生保健等服務。
到2018年,甘肅將建成1.6萬個“鄉村舞台”,實現“村村有舞台”。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等基礎設施也將得到完善。
創新發展,盤活文化資源
平台搭起來,文化企業建起來,文化資源活起來。
“敦,大也,煌,盛也。”甘肅省將敦煌作為首位示范區,積極推動敦煌國際旅游文化名城建設,在“保護第一、有限容量、內容為王、田園城市”四大原則的基礎上,以園區建設為主題,實施敦煌國家級 “一會四區”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敦煌市在建億元以上文化旅游項目共34個,續建和新建項目總規模雙雙過百億,敦煌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已被列入全國第五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候選名單。”
旅游和文化在這裡深度融合。今年1至10月,敦煌市旅游接待人數達468.08萬人次,同比增長23.9%,實現旅游收入44.38億元,同比增長26.6%。
“栽下梧桐引鳳凰”,甘肅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甘肅省文化產權交易所等“文化金融”戰略平台陸續搭建起來,給文化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水。
萬龍工藝美術有限公司主要做老坑洮硯,今年公司又開發了新的品牌:“?書房”,做國內書房的整體解決方案,囊括老坑洮硯、家具、陶瓷、文化創意品等,系統地體現中國文化元素。
但資金緊缺,使企業的抱負難以施展。“我們跟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匯報后,集團來我們公司考察,認可了我們的項目,幫我們提供了1000萬的融資擔保,並幫我們一起協調銀行方面。”總經理何硯告訴記者。
迄今,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已快兩歲了。2013年,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實施重大項目329個,完成投資293億元,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08億元,增長38%﹔今年上半年,文化產業總產值佔GDP比重已達到2.32%,超過了全年目標。
可以預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之路還將延伸,甘肅文化蓬勃發展的勢頭還將繼續,古老的隴原大地將因文化的繁榮璀璨而熠熠生輝。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傳承創新,華夏文明,絲路花雨,甘肅省委書記,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