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 01:43:00|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以前都是給大學生講課,今天第一次給小學生講課,如果講得不好大家不要見怪啊。”視頻的一端,華中農業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唐峻打趣道。
“不見怪。”視頻另一端,一群小學生齊聲說。童稚的回答讓支教老師們忍俊不禁。
12月18日晚,唐峻做客由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開辦的“網絡課堂”——“阡陌學堂”,通過視頻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官店鎮摩峰中心小學的土家族孩子帶來生動活潑的一節課——《武漢·華農》。
2013年5月,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研究生支教團在愛心企業幫助下,為他們當時所支教的兩所小學——貴州省大水鄉大石村華農大石希望小學和箐山村本禹希望小學募集了21台電腦,在當地建起了第一個電腦教室。
雖然沒有連接網絡,但每天半小時利用電腦打字或畫圖,已經讓山裡的孩子感覺非常幸福了。
2013年年底,在學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山裡面終於有了網絡。支教團的志願者們開始謀劃:怎麼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讓山裡的孩子盡可能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一次,在四年級英語課上,老師告訴同學們單詞“Hamburger”意為“漢堡包”,引發學生種種追問。
“老師,漢堡包什麼樣子?漢堡包是什麼味道?”“面包怎麼做?”針對沒有見過的漢堡包,孩子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讓山裡的孩子“長長見識”成為志願者們的新目標。
於是,他們聯系上了“本禹志願服務隊”的“紅杜鵑愛心社”和“阡陌上行團隊”,利用學校和社團的資源,每周為山區的孩子開設“網絡課堂”,針對孩子們好奇的問題和課本中的有趣現象,通過網絡,連接起了山裡山外的更多志願者,一起為山裡的孩子講授各種知識。
每周一次的“網絡課堂”授課內容從植物辨識、音樂鑒賞、繪畫、心理輔導一直延伸到農業現代科技、食品安全知識。
“天上為什麼不長樹?”“熱狗怎麼會是吃的呢?”……在貴州本禹希望小學支教的“本禹志願服務隊”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韓芳玉興奮地告訴記者,以前碰上這些天馬行空的問題,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們解釋,“自從開通了網絡課堂,不僅老師上課方便了許多,孩子們也都比以前更加投入了。”
“大家看屏幕,這幅圖片就是火龍果,你們知道它是長在哪裡的嗎?”通過連線,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的志願者周俊,為山區的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水果課。
當周俊把火龍果剝開,看到火紅的果皮下面白色的果肉,孩子們很驚訝。
在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推開新知識之窗的過程中,志願者們同時也在播撒心靈的陽光。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樹為什麼會結果子嗎?因為它們一直在努力接受陽光和雨露,一直很努力地讓自己成長。”在課程的最后,周俊常常借植物的成長鼓勵山裡的孩子們。
“網絡課堂”正在成為孩子們每周的新期待。志願者趙芸逸說,在自己支教的摩峰中心小學沒有大的場地,每次“網絡課堂”都在三年級的教室裡舉行,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們擠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學生常常在教室外面旁聽。
趙芸逸說,接下來的工作中,他和支教團的同學將及時更新微博、微信,利用人際傳播和媒體傳播,讓更多的人走上“阡陌學堂”的講台,加入到鄉村教育的隊伍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網絡課堂,漢堡包,山裡的孩子,華中農業大學,支教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