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60后省委书记群体考:教育经历整齐 经历更丰富 

2012年09月14日20:11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60后”省委书记群体考

实际上,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方精英依然是一脉相承的风格更明显,变化比较少。

在新任的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中,60后共有14个,3个是书记,11个是副书记。三个省委书记当中,吉林省省委书记孙政才最年轻,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湖南省委书记周强。

经历更丰富 

其实从年龄上来讲,现在60后的干部已经不年轻了。几个60后的省委书记,周强52岁,胡春华和孙政才都是1963年出生,49岁。

三位60后省委书记中,胡春华非常有特点,他在西藏工作过二十年,有非常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于2009年11月份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那时是46岁。孙政才专业性比较强,原来是学者,而后转到政工上来,另外他在中央部委工作过一段时间,做过农业部部长,之后去吉林担任省委书记。这种背景、经历的结合非常好。周强先是在司法部工作,后来调到团中央,接下来主要是在湖南先后担任省长、省委书记。

总体来说,现任省委书记、副书记群体经历更丰富,这是一个显著特征。胡春华有三个省的跨省从政经验,西藏、河北和内蒙古;孙政才也有两个省的从政经验,北京和吉林。当然,50后省委书记中也有一些经历更加丰富,比如说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最早在浙江工作,然后又调到河北,接着是福建、河南,应该说跨四省。现在中国省际间的流动和中央与省际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跨省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这当然是好事,不过,某种程度上也容易导致在一个地方任职的时间不够长,流动性略微偏大。

教育经历较整齐

从教育背景来讲,一般来说,40后地方领导以大学毕业为主,他们在“文革”前就读大学或者“文革”前就已大学毕业,专业功底比较深厚。50后受“文革”影响较深,主要分三类:一类没有机会上大学;一类属于工农兵学员,“文革”时期被推荐上的大学,以后不断充电,攻读更高的学位;第三类是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之后不断提升自己,甚至获得博士学位。60后的省委书记、副书记群体在教育经历方面相对而言比较整齐,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细分则一些是拿到博士文凭后直接从政,另一些在工作期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根据初步统计,此次省委换届402人当中, 97人拿到博士学位。其中50后中拿到博士学位的大概占比20%,而60后118个人,其中有不少于37个人拿到博士学位,占比31%。

这一届省委领导选举之后出现的另一现象是,第一专业是文史哲、经济学的占比较高,以中文专业为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有50人左右。根据以前的研究,一般而言,官员们的第一专业即使是理工科,到攻读硕士和博士时,也多选择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社会学科作为第二专业、第三专业。这就是说,技术官僚的趋势的确在转变。但所谓技术官僚,严格意义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须是学习理工科,第二须是从事理工科专业背景相关的技术工作。实际上,我们对技术官僚往往理解得比较宽泛,只关注他们最初学习的是理工科专业,至于之后是否从事跟其专业有关的工作就不追问了。我做过一些仔细的研究,发现很多所谓理工科背景的官员并未从事过跟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一直在做政治工作,这显然不太符合第二个标准。由此可见,人们眼中所谓的技术官僚更多是理工科背景的政工干部,而这个是否属于技术官僚仍值得商榷。(作者薄智跃 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人民论坛记者张潇爽采访整理) 

(责编:王昕)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