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11:27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国务院批复南沙成为国家级新区,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2012年10月10日。金秋的北京,正是收获的季节。
南方依然炎热,但北方已略有一丝秋天的寒意。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国务院新近批复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在这里正式“揭开面纱”。
南沙港投入使用后,提升了广州在南中国的经济地位。 南方日报记者 严亮 摄
这一刻,无论是南沙、广州还是广东,已经等了20多年。
803平方公里的处女地,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距香港、澳门分别为38海里和41海里,这一浑然天成的黄金地理优势,在沉寂多年后,南沙终于迎来历史性的腾飞时刻。
新形势
新使命
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早在去年举行的广州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现场会上,汪洋指出,“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看得准一点,确保发展好一点”;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心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从容不迫,谋定而动,精耕细作,努力把南沙新区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大作品”。
连续几日来,各大媒体上对南沙“狂轰滥炸”般的解读报道,将外界对南沙新区的关注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论是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还是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南沙所肩负的“示范”意义和“探索”使命,其创新性,不言而喻。甚至有专家直言,“做好了,再复制到内地,这就是南沙的贡献。”
而《规划》赋予南沙的“优厚待遇”,也是少有的:不仅享有此前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时所没有的国家级协调机制,也将获得一切可下放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如此充分的发展自主权,既让南沙迎来历史性的战略机遇,也寄托了中央和广东省对南沙沉甸甸的期望。
现如今,南沙新区面临着与过去任何时代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珠三角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也为南沙新区先行先试、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提供了难得机遇;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也给南沙新区发展带来压力。
正是因为这种“先行先试”的艰辛与难得,外界在难掩兴奋的同时,理性的声音不时响起。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建议,对于南沙新区的建设,要避免过快过急开发,而要致力于“精耕细作”。《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南沙新区开发必须确立“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核心理念。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建设广州南沙新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当精心谋划、锐意开拓,确保实现既定的目标,取得各方面期许的成效。
如何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如何既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如何既全面深化与港澳务实合作,又做好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一系列全新的难题,年轻的南沙新区如何应对,对广东,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转型,都具有珍贵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新模式
新生活
规划“粤港澳合作示范区”
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劲松指出,“南沙要充分利用港澳的国际化营商网络,去寻求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突破;同时,南沙的发展也不能为发展而发展,重点是服务业和智慧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广州在粤港澳合作中的地位、提升粤港澳地区整体竞争力的产业。”
走在“钻石水乡”示范区,是青山、碧水、田园、湿地、港湾等特色生态相融合的岭南水乡,沿着河涌,是公共游船和游艇码头,还有布满绿化的休闲空间;以蕉门河两岸为中心,是一批滨海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水乡文化旅游景点;从南沙去港澳,有客运专线、城际铁路,也可搭乘从南沙客运港到港澳的班轮,未来还将探索粤港澳游艇通关新模式,甚至研究建设公务机机场……
打开《规划》,种种描绘“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美好场景,跃然纸上。
而在“南沙梦”的继任者、霍英东长子霍震霆看来,这种“优质生活”甚至细化到了每一个生活的细节:居民从地铁出来后怎样回家,能否在楼下找到一家雅致的咖啡馆坐坐,周末去哪里玩滑浪风帆、打高尔夫球……
事实上,南沙新区与港澳不仅地缘相近、语言相通、商缘相连,合作历史更是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沙就与港澳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和高端示范项目,并成为广东省实施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
现如今,南沙新区以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事服务、港口物流等为重点的航运物流服务业不断向高端化延伸,以总部经济、特色金融、专业服务、商贸服务、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高端商务及商贸服务业初现端倪,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数据服务、文化创意和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技术、教育培训、海洋科技等为重点的科技智慧产业亮点纷呈,以新能源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等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及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以都市生态农业、高端医疗服务、海洋创新药物、邮轮游艇旅游、滨海生态旅游、运动休闲等为重点的健康休闲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围绕着“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宏伟目标,《规划》对南沙新区从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综合服务枢纽、现代产业以及社会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划。
“与前海、横琴的双边合作不同,南沙新区应立足粤港澳三方合作,深化开展集经济、管理、社会、法律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创新,成为粤港澳合作创新之集大成者。”宋劲松说。
寄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南沙新区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新形势下关系全省发展大局的一个战略抓手。从广州本身来看,南沙新区开发是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点。从全省发展来看,南沙新区开发是撬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杠杆。从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来看,南沙新区开发是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桥头堡。从融入国际参与全球竞争来看,南沙新区开发是拓展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通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
广东省政府将赋予南沙新区充分的发展自主权,研究制定扶持南沙新区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南沙新区在体制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把南沙新区打造成为真正的粤港澳合作的一个高端平台。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