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300户人家中有36户搞起了‘农家乐’,每年接待少说也有2万多人,每户纯利润在8万至10万元。没有搞‘农家乐’的,整村搬迁到近水、近路的移民新村,民生得到改善。”——兰生昌
一条笔直的水泥街道,两旁是红瓦白墙、整齐排列的“农家乐”院落;富有特色的院门和“以更好的服务迎接游客”、“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标语,将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装点得生机勃勃。
中秋、国庆8天长假刚过,记者如约来到回族村民兰生昌的家。“今年的‘双节’长假,我们这里可是火了一把,村里30多家‘农家乐’差不多接待了十来万游客,光我们家就收入了好几万元。”见到记者,兰生昌脸上洋溢着喜悦。3个月前记者初访兰生昌夫妇经营的“农家乐”,那时小院里的沙枣刚刚结果,如今,几棵枣树只剩树叶不见果。“果子都让游客采摘了,都说这果子好吃。沙枣果成了我们的一个招牌呢!”
50岁的兰生昌,当年跑到新疆打工,带回了如今的妻子赛娜莆·阿里木江。在政府的指引下,他们开起了“农家乐”。“赶上好时候,是我们的幸运,当年回到老庄子落户后,赶上固原撤地设市,确定六盘山地区为国家级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我们就搞起了‘农家乐’。”兰生昌说,“有了好政策,县上干部就动员村民换个脑筋搞‘农家乐’,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带着4户人家开始了‘农家乐’创业。”说起10年前的创业,兰生昌很是感慨:“我创业是村干部筹的钱,老村长还拿出了全部积蓄带头干。要在党代会前说说自己的心愿,我盼望农民的带头人都能跟老村长一样,带着大家奔小康。”
谈到“农家乐”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兰生昌说:“村上300户人家中有36户搞起了‘农家乐’,每年接待少说也有2万多人,每户纯利润在8万至10万元。没有搞‘农家乐’的,整村搬迁到近水、近路的移民新村,民生得到改善。”
“前几天,镇政府专门召集农家乐示范户开会,问我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要我说,最大的愿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了,我们这些吃旅游饭的才能有更好的日子。如今,我们这些示范户正筹备成立‘农家乐’协会,有组织地提升服务水平,让村里的‘农家乐’上规模、上台阶。大家也盼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兰生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