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法治

学者:中国富豪和社会的关系偏离了正常形态

2012年11月08日13:53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摘要: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意识流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如果不能和城市本身的文化融合,反而是相抵触的,必然不会让民众喜欢,更不能让人们舒适而自在地生活。”

据媒体报道,被网友戏称为“一条特大号秋裤”的“东方之门”,其缔造者杨休不久前公开表示,“未来还将在中国的几个发达城市再建4座‘东方之门’”。

53岁的杨休可能也很纳闷,他在苏州金鸡湖畔投资近90亿建造的“东方之门”,为何会在微博上一炮而红。而他自己用手机上微博只潜水不发言,默默地关注着“秋裤”热潮的猛烈来袭和悄然退去。就在杨休放言还要再造4座“东方之门”后,再次在网上引发许多争议,有批评者调侃道,“城市什么时候变成了晾秋裤的地方”。

随着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作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城市建设也成为最重要的公共问题之一。面对越来越多耗资巨大的建筑,引来的却是无数批评和口水,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打造我们的城市呢?对此,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意识流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如果不能和城市本身的文化融合,反而是相抵触的,必然不会让民众喜欢,更不能让人们舒适而自在地生活。”

建筑不能与文化相悖

北京晨报:对于“东方之门”缔造者杨休“还要再造4座”的宣言,很多网友是持批评和不赞成的态度,对此您怎么看?

夏学銮:从报道上看,这座建筑是外国的设计公司设计的,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因此在他们看来别出心裁的作品,放在中国的城市里,在中国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不那么好,甚至很古怪。

北京晨报:建筑和文化有什么关系?

夏学銮:城市建筑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要和城市文化相结合,不能相互抵触,当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审美情趣,乃至城市的历史文化,包括建筑的历史文化,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建筑的观感。当然,我们今天在快速的现代化,但是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历史文化,现代化本身也要和文化相融合。在今天,许多意识流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很多,这些建筑也往往会引来争议,原因就在于此。

城市也有城市格

北京晨报:同样的建筑,在不同的城市中复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响呢?

夏学銮:类似“秋裤模式”是否可以在中国的城市中大规模推广呢?我觉得不行。一个城市要有城市的风格和个性,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城市也有格。城市格就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性,是城市文化的体现,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奇形怪状,更不能和城市文化相悖,标新立异并不能表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更不可能成为城市格,反而会让一个城市没有了格调和文化。

北京晨报: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夏学銮: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因此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应该有通盘的把握和认真的思考,完全商业化的建筑太多,对于一个文化意味深远的城市,并不是好事。

夏学銮:让富商更具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家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同样的一套图纸,同样造型的建筑,在各个城市里无限复制。这种流程式的操作,绝不仅仅是“东方之门”一个。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奇形怪状的建筑能够不断地在城市里建造呢?

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表示:“我国改革开放30年,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同时也催生了不少富商和大企业家,但是他们与社会的关系到今天还未达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这和我们发展的时间太短有关,也和我们特殊的发展方式有关。有些富商和企业家急于表现自我,想在时代中留下自己的坐标,故此选择以标新立异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却忽视甚至漠视了自身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最终留下的是什么,还未可知。”

自我实现要考虑路径

北京晨报:一些富商和企业老总的行为饱受社会争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夏学銮:这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有关,也和富豪本身的行为有关。那些备受争议的行为,往往是比较奇怪的,和普通人的价值观不同。富豪们为什么总会有些奇怪的行为,这和他们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有关。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但是对于富豪来说,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的愿望就容易实现,比如盖一座特别的建筑,给世界留下一个坐标。但也正是因为有经济基础在支撑,所以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富人往往不太考虑自我实现的路径是否合法,是否合乎文化习惯等。

北京晨报:这是他们的行为屡屡引发争论的原因吗?

夏学銮:越是耸人听闻的表现,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太急于表现自己,所以往往越是光怪陆离的行为,就越被这些富人所青睐。但这种表现最终会反映出来一个人的人格和价值追求,因此要非常慎重,完全脱离社会文化,与主流价值的相悖的行为,在时代中留下的可能是坐标,也可能是骂名。

不正常的关系与责任

北京晨报:一直以来,富商与社会的关系、追求自我实现是否要符合社会价值等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您怎么看?

夏学銮:中国富豪和社会的关系,其实是偏离了正常的形态,这与他们的发家途径有关。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0多年中,出现了许多掌握大量财富的富商和企业家,这其中有不少是一夜暴富,因此他们很难在社会中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故也难以了解自己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北京晨报:那么,这种关系不正常在哪里?

夏学銮:富豪或者企业家,他们与社会的关系,第一是与政府的关系。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一开始就和政府站在一起。在开放之初,为了打破平均主义,政府对于创业的企业家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所谓“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因此商人和企业家从政府那里得到了很多照顾和优惠。这就造成有些商人和企业家,从一开始创业就一帆风顺,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和限制,所以“肆意妄为、无所忌惮”成为了他们今后人生的最大缺陷。而更多早先下海的商人和企业家,因为时代机遇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发了家,而自身却没来得及形成成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品质。

富商与社会的关系

北京晨报:正常的关系又应该是怎么样的?

夏学銮:企业家的财富来自于社会,对社会自然应该有相应的责任。掌握越多的财富,就越需要放正自己的位置。如同一位著名的外国企业家所说,赚每一分钱,都应该回报社会。

北京晨报:这样正常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呢?

夏学銮:在西方,资本家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是在几百年的时间中逐渐形成的。最开始,资本家与政府是对立的,他们没有吃过小灶,反而是经历了诸多的挫折和失败,因此他们更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这也促使,在数百年间商人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企业品格和诚信。后来经过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政府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在这之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才开始缓和,并逐渐和企业成为合作伙伴。

北京晨报:对于企业家本身来说,这样的经历有什么意义呢?

夏学銮:正是因为经过漫长的创业和发家过程,所以才能在磨砺与挫折中形成企业家的品格。经历过失败与成功,经历过萧条与繁荣,在人生的兴衰成败中锤炼出个人的品质,同时也明白他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所以必须对社会做出回报,否则必然将失去财富。但是中国企业家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他们认为钱都是自己赚来的,因此缺少对社会的认同感,缺少社会责任。其实不然,他们的财富有很多是依靠政策照顾,或者钻政策的空子,甚至是非法得来的。同样也因为如此,他们更会对社会没有责任感。

对富商也要来“硬”的

北京晨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夏学銮:在今天,我们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本身也是在改变发展模式,但是并不是说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积累财富的途径。实际上仍旧有免税、减税等诸多的优惠政策,这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值得欣喜的是,政府对于企业家的监控正在逐渐加强。在以前,正是因为政府和企业家一开始就结成了伙伴关系,在监控上力度不够,所以使得一些人为所欲为,各种伪劣产品、甚至有毒食品等等,其实都是企业家缺少社会责任意识所致。随着监控力度的加强,违法成本的提高,我想这种状况会逐渐改变。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要改变企业家、富商和政府的关系?

夏学銮:在西方,企业家和政府的关系经过了敌对—监管—合作的漫长过程,而我们则一开始企业家和政府直接就是合作。如今确实要有所改变了,这种改变倒也不必变成敌对,但一定要加强监管。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绝对不能光有“蜜月”,还一定要经过严厉的管理、制约甚至打击,这样企业和社会经济才能逐渐成熟。为何要对企业家严厉?是因为企业家获得了更多社会资源的倾斜、在财富分配中获得了更多份额,因此对于他们的监管应该更加严格。也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企业家的行为,逐渐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分享到:

(责编:王昕)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