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三年前推进医改是决心大于信心,勇气多于底气,那么,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新医改成效远远好于预期,为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
深化医改是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改革,是维护13亿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民心工程。新一轮医改着力探索符合国情的医改路径和体制机制,五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明显进展,基层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明显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老百姓在新机制中得到了真实惠。如果说三年前推进医改是决心大于信心,勇气多于底气,那么,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新医改成效远远好于预期,为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医改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难点问题集中暴露,利益调整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日前,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对今后四年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医改的重点难点进一步聚焦,将重点围绕健全全民医保、巩固完善基层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三条主线深入推进。同时,医改要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社会各界更多地期待暖色调的“十二五”医改,将给民众解决更多困难,带来更多希望。
应该说,“十二五”期间医改路线图已经明晰,医改的共识已经形成,在巩固三年成果的基础上,医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取得全面突破的条件已经日臻成熟。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必须紧紧抓住医保、医药、医疗三个重点环节。这是深化医改的三大主攻方向。医保是基础,医药是关键,医疗是根本,必须进一步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实行“三轮驱动”,力争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切实解决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问题,形成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健全医保方面,要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总人口的95%,人民群众看病报销有了制度保障。要继续稳定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医保补助标准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全民医保体系。
在规范医药方面,要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设。通过三年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已经建立。要继续做好巩固完善工作,坚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补偿、人事分配、绩效考核以及基本药物制度集中招标采购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适时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完善基本药物采购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把药价降下来,把质量保障好。推动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延伸到村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使更多群众从中受惠。
在创新医疗方面,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多元办医。公立医院改革对医改全局影响最大、人民群众最为期盼,是医改攻坚的重中之重。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是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要按照“四分开”的要求,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重点,做好逐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推行便民惠民改革举措三篇大文章,探索走出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子。
深化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必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形成联动机制和强大合力。要统筹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医疗卫生和医保信息系统、抓好人才培养等配套改革。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讲操守、修医德、正医风,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改革主力军的作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目前,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与前三年第一阶段医改方案相比,“十二五”期间医改显然是要啃“硬骨头”。相信随着医改实践和认识的不断丰富深化,特别是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中国医改一定能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找到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成功路径,向全国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改革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