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原市恒山路十里铺街口一段曲折的盲道,因50米内有26个直角弯,而被网友称之为“最坑爹盲道”。据称,这段盲道是因为在2008年铺设时没有规范施工造成的。11月16日,太原市政部门拆除原盲道并重新铺设,并对全市街头盲道类似的情况进行排查整改,方便盲人出行。 |
太原市恒山路十里铺街口一段曲折的盲道,因50米内有26个直角弯,而被网友称之为“最坑爹盲道”。据称,这段盲道是因为在2008年铺设时没有规范施工造成的。11月16日,太原市政部门拆除原盲道并重新铺设,并对全市街头盲道类似的情况进行排查整改,方便盲人出行。(1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最坑爹盲道”曝光后,太原市政部门立即拆除原盲道并重新铺设,这种闻风而动的做法固然值得称道。但作为一个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把盲道砖当作“街道艺术装饰”铺设,让盲人在盲道上“跳舞”现象,绝不是一句“铺设时未规范施工所造成的”就可以敷衍过去的。这段铺设于2008年的盲道,明明是在漠视盲人的生存权利,为什么一拖4年而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居然视而不见?当时让盲道铺设成这等模样的直接决策和责任人是谁?必须让人文匮乏者承受必要的舆论挞伐和行政处罚。
盲道是政府为盲人特意铺设的爱心工程,主要是为了方便盲人出行、保障盲人出行安全,更是外在体现社会对于盲人帮扶关爱的“物化载体”。正因为如此,不仅《残疾人保障法》对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给予了高度关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也将“城市主干道、市区商业街、人行道口、公交站点等地的步行道需设无障碍设施”纳入其中。
遗憾的是,我们一些单位和个人口头上说要加强对残疾人的人文体恤和关心,行动上完全无视盲道的意义和作用之所在。类似太原市这样的“最坑爹盲道”在我们的一些城市随处可见。在江西南昌东湖边的苏圃路人行道上,一段约5米长的盲道呈“Z”字形,共有11个拐弯;在陕西宝鸡市火车站西边的文化路北段,盲道弯弯曲曲,被人们笑谈为“九曲十八弯”;在湖北武昌武珞路和中南路交叉口,一条不足50米的盲道呈“S”形,有23个转弯,另一处50米长弧形盲道,有29个转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匠心独运”的盲道,所能发挥的呵护效应已经没有了,它不是盲道而是“盲导”。
铺设盲道体现着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同时也是考量一座城市文明建设和市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数。为了整体提升“无障碍出行”意识,强化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全社会都应关注盲人事业,共同营造关爱盲人、让盲道畅通无阻、安全无虞的良好氛围,如此社会才会更加文明、和谐。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