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12月3日文章 原题:等待反腐的另一只鞋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重申了反腐败的重要性,向人们展示了执政党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彷佛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反腐败的号召,互联网络的使用者通过互联网络,接二连三曝光腐败分子的信息。现在人们都在等待反腐败的另一只鞋子,不知道哪一位领导干部会成为互联网络使用者关注的对象。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反腐败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公众反腐败的高度热情,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网络曝光揭出灰色收入
互联网络反腐败的确可以让党政领导干部人人自危,但这对于维护执政党的公信力并无益处。换句话说,互联网络反腐败是典型的有罪假定,不管被曝光的党政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涉嫌腐败,只要在互联网络上被公开展示,那么,其政治前途就可能会被葬送。所以,我们在欢呼互联网络反腐败胜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互联网络反腐败的局限性,防止这种群众运动走向它的反面。
笔者之所以对互联网络反腐败不是太乐观,是因为互联网络反腐败存在致命的缺陷。互联网络反腐败很容易将新闻事实等同于法律事实,把反腐败变成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新闻审判。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的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相差极大,如果采用挂一漏万的方式,对某个党政领导干部发起攻击,往往会百发百中。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党政领导干部的实际收入通常都大于名义上的收入,如果互联网络发起反腐败的运动,将党政领导干部的实际收入或者实际财产公布出来,那么,会将这些领导干部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如果如实说出财产的来源,有可能会触犯国家的法律,但是,如果不如实说出自己的灰色收入,那么,将会被直接推上新闻审判席,接受公众的审判。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由于我国还没有实行完整意义上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因此,那些被曝光的党政领导干部,很可能会成为特殊的牺牲品──他们会因为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关注,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正如海外一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前中国的党政领导干部实际上是在走钢丝,高明的党政领导干部会通过各种平衡手段,将自己的收入隐藏起来,从而赢得公众的信赖,而那些不太高明的党政领导干部如果遭到公众的举报,得不到上级领导的保护,那么,很可能会身败名裂。
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络反腐败可以加快公务员财产申报的步伐,从而使公务员真切地意识到,财产申报制度不仅仅是一个监督公务员的制度,同时也是一个保护公务员的制度。在这些学者看来,互联网络反腐败可能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它促使执政者未雨绸缪,及时公布公务员的财产状况,从而使绝大多数公务员免于恐惧。
网络反腐忌选择性执法
这种想法有些过于天真。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或许能在普遍意义上保护执政团队,但是,面对公务员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不相匹配的现象,执政者还应从长计议。说到底,公务员必须养家餬口,如果公务员依靠正当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正常家庭成员生活问题,那么,这说明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问题。只有改善公务员工资结构,让公务员依靠自己的工资收入可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他们才能做到安居乐业。
现在中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面临两难──如果实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那么,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将大白于天下,公务员将成为众矢之的;如果不实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那么,互联网络上的曝光信息,将会让那些被关注的党政领导干部中箭落马。建立公平合理的公务员工资收入体系,或许是公务员财产申报的基础和前提。
笔者不是鼓励高薪养廉,但是,目前中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实际上是在默许和暗示公务员获取灰色收入。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如果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太低,那么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公务员财产申报只不过是反腐倡廉的第一个环节,如果不解决公务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那么,另一只鞋子早晚会落地。笔者的意思是,互联网络反腐败也不能选择性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