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

曲折的医疗环境

来自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救治点的故事

2013年01月08日10:25    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医生的勤奋努力和出色工作,为南黎人民带来了福音。”这是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年度报告,给予中国维和部队军医的高度评价。“联黎部队的年度报告,38个出兵国维和分队都可以看到,但中国军医克服的种种困难,却鲜有人知。”中国第十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长黄艾俞上校感触地说。

 

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

利巴伦维和部队李强

医疗救治,让中国医术为当地群众扶平疮伤。

医疗救治,让中国医术为当地群众扶平疮伤。李强 摄

“中国医生的勤奋努力和出色工作,为南黎人民带来了福音。”这是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年度报告,给予中国维和部队军医的高度评价。“联黎部队的年度报告,38个出兵国维和分队都可以看到,但中国军医克服的种种困难,却鲜有人知。”中国第十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长黄艾俞上校感触地说。

中国工兵营在黎南部辛尼亚、日不肯、库雷拉三个村庄开设了医疗救治点。“到医疗点巡诊的路像是拧麻花。”驾驶员吴永佳略带抱怨的讲起曲折凸凹的巡诊路。“人坐在车里像是坐弹簧,稍不注意就会与头撞到车顶。”有几次雨天巡诊,车子陷进泥坑,医生不得不背着医药箱步行到医疗点。任务区局势复杂,潜在的安全威胁大,联黎规定,医疗队巡诊要经常变换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避免规律的路线和时间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医生黄建华说,中国营营区到达日不肯医疗点,最短线路约半个小时车程,有时候他们不得不绕道行驶另辟蹊径,一趟下来得一个多小时。半年时光粗略算来,在任务区巡诊多跑了几千公里路。

与曲折的行路有些相似,说句话也要拐三道弯。医生与当地患者交流就是拐着弯说话,先把汉语转换为英语,再转换为阿语,附加“手语”,患者才能明白。“这样的境遇,维和友军同样遇到,但是我们营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较好的克服了这个问题。”政工副营长李春年中校说,营里开设了阿语培训班,把常用医疗短语编辑成汉语与阿语对照版本,打印出来随身携带,既便于应急又方便记忆;依托驻地辛尼亚小学开办了一个汉语学习班,人数有增无减,热度持续升温。效果很明显,半年下来,军医们已经掌握了常用阿语,诊治病人基本不需要翻译。不少常用汉语,当地群众已经明白其意。

让阿拉伯人接受传统中医疗法,同样有一些曲折的经历。库雷拉村男子伊卜拉罕风湿性头痛每逢雨季就发作,医生黄建华为他针灸治疗。第一次见医生把数根银针刺进肉里,他吓得面如土色,头摇的似拨浪鼓跳下病床。任凭医生怎样说,他都不愿意接受这种疗法。后来,黄医生亲自试针扎自己,示范给他看,才勉强让他回到了病床。“自己试针,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这样患者才能信任我们的治疗。”黄医生微笑着说。三个疗程后,伊卜拉罕的病痛明显好转,而且还成了针灸疗法的“活广告”。起初像针灸、推拿、拔火罐等当地群众不易接受的中医疗法,后来亲身体验后无不啧啧称奇。神奇的中医疗法在联黎部队早就传开,经常会有联黎维和友军慕名前来求医问药。

目前,中国工兵营累计诊治病人约4200人次。库雷拉村村长贾马尔?施布利感激地说,群众们有个头痛脑热,就会找中国医生,中国医生总能让他们有求必应、药到病除。

分享到:

(责编:王昕)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