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过年自制的川味腊肉和香肠在后院高高的梨树枝上又挂起来了!应和着厨房里制作汤圆馅料的搅拌机声,那是一种来自故乡的味道,想着日益临近的春节亲友团聚,我在美国新泽西家的年味就这么渐渐聚集起来。
来美定居20年了,今年春节又将是个不能回家的春节。这些年我们这些新一代美籍华人虽远离故土,然而内心深处那些中国文化的烙印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得更加清晰。
仍清楚地记得在西弗吉尼亚大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使馆派来春节慰问演出团来校,也许是第一次在异乡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吧,大使那以往觉得格式化的开场白:亲爱的海外留学生同学们,祖国人民牵挂着你们!竟引出内心翻涌,热泪直流。
时间就在不经意之间过去了。某一天我发现,在这里不被重视的“过年”这件事,在我的骨子里仍然非常期待。我发现带着自己的文化特色的过年氛围总能出彩,受到周围朋友、同事和孩子们的欢迎。美国毕竟不是中国,很多事情必须自己去做,很多气氛必须自己去营造。我作为母亲和家庭移民的始作俑者,必须用心去寻出我们的文化根基以提升我们在异乡的生活。而首先就是一定要好好地“过年”。
记得是从跨世纪的那一年开始,过年前我每年都会把家里每个人过去一年里的大事小情回顾归纳一下,再选配上照片,写上一封图文并茂的总结式家书,汇报给在远方的父母和亲朋,让他们了解我们海外生活近况,以此向家人送去节日祝福、给他们拜年。十多年过去了,这份家书也逐渐成为家人过年的期盼,成了家庭文化品牌。
每年春节前,孩子学校的老师都会向班上的中国学生家庭发来书信,征求学生家长自愿者到班上给各种族裔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讲讲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我总是带着穿上中式服装的孩子,带上一些中国的糖果和装有零钱的小红包,分发给同学们。
镇里的图书馆近年也和中文学校一起筹办春节文艺节目。春节临近,图书馆里处处可见东方特色的装饰,让居民们感受到中国年的气氛。前几天我在路上碰到负责今年春节文化活动的校长,他正为筹划的事费神呢。与以往需要临时凑上一个妈妈舞蹈队或娃娃舞蹈班不同,现在本地区已有了不少半专业的华人文艺团体:儿童/成人民族舞蹈团、腰鼓队、武术队、黄梅戏剧社,昆曲社等。居民们期待着一台好戏。
虽然在美国,我们的“年味”是散落的:是在中国超市置办年货的人群中间;是在中国城街边喜庆的“广式”拜年音乐里;是在中国餐厅邀约团圆年聚餐的言谈中;是在中文学校、图书馆文艺节目排练表演的舞台上;还有在朋友聚在一起做香肠腊肉汤圆馅的厨房之中;在那年三十亲友聚在一起看国内春晚、吃年夜饭的餐桌上……哎哎,也是不少了,真的。
(寄自美国新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