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兔年的春节尚未来到,家住安徽省大别山区的“五保户”甘法存,就收到了第一批民政部门送来的慰问品:100斤大米、10斤香油、200元钱,还有棉衣棉被。你看,他笑得多么开心! |
工作人员将救济款和大米送到甘法存(右)家中。
陈永祥摄
兔年的春节尚未来到,家住安徽省大别山区的“五保户”甘法存,就收到了第一批民政部门送来的慰问品:100斤大米、10斤香油、200元钱,还有棉衣棉被。你看,他笑得多么开心!
甘法存今年56岁,先天残疾,一出生就又聋又哑;十几岁时,父母又先后病逝,从此成了一名孤儿,同时也成了一个小“五保户”。在社会及各方面的关爱下,他长大了,成人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原先的住处是在舒城县山七镇要元村的一个大山沟里,方圆数里没有人家。后来,仅有的几户邻居由于各种原因也陆续搬走了。
“必须把甘法存也搬出来!”大家非常担心“哑巴”的安全问题。房子怎么解决呢?正当村干部们为此事发愁时,2001年,政府部门为整合教育资源,将该村的一所民办小学撤并掉了,便马上决定,将甘法存安排到空出的校舍里。这里人口较为集中,交通方便。有什么事,邻居们也好照顾。
现在,农村“特困人员”的生存环境又有新改善,镇里已建起了养老院,只是甘法存还不愿立即搬过去。
作为“五保户”,甘法存每年享有政府的固定补贴,尽管只有1300元,但基本生活无忧。而且生病也能得到及时医治。实行“新农合”后,农民上缴的部分费用,“五保户”们都免除了。比如甘法存,他患有疝气,以前时常发作。2008年,村里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将他送进医院做手术,还专门请人服侍十几天,医药费等花了几千元,都由民政部门报销了。康复出院后,他对党和政府是千恩万谢!
据邻居们介绍,甘法存现在的身体好多了,不仅生活自理,而且还帮别人干点活,挣点零花钱。
和邻居们一样,“哑巴”年年过年放鞭炮,贴对联,喜气洋洋,热热闹闹。采购的年货也很丰盛,以去年春节为例,不仅添置了新衣服,还买了22斤猪肉、10斤大鱼、10斤盐鸭、2条香烟、2箱好酒……
走进甘法存的住处,两间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生活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有煤气灶,有电饭煲,有烧水用的电催子,缸里有米,墙上挂着鱼、鸭、肉,床上还有好几床新被子……要不是了解情况,我们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一个“五保户”、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家庭。
“今年过年有什么打算?”甘法存似乎“听”懂了我们的问话,他笑容可掬,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身体,并伸出两个手指;之后又把穿着解放鞋的脚在地上跺了跺,并指着我们脚上穿的皮鞋大笑起来。啊——我们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要买两套新衣服,还想买双新皮鞋。
现在的“五保户”过年,真是一年胜似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