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个省市的“两会”本周陆续开幕,各地如何进一步体现认真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本月中旬作出的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无疑成为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新素材。
纵观那些已经开幕的政协、人大会议和大会召开前的新闻发布会,筹备小组在会议排场的视觉观感、文件材料的文风、出行疏导、会餐和纪念礼品等方面,都把能降级的、能环保的和能省的,想尽办法压缩减支。
以会场布置为例,大会会场、代表团全体会议室基本上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不发放纪念性文件夹、笔记本和笔,省却一次性装饰文具费。绝大多数地方两会压缩会期,尽量安排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乘坐大客车与会,与会时不封道,车队由一名交警引导,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降低对路面通行、居民出行造成的不便。
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层下决心掀起反腐风潮,带头改变工作作风,加上网络曝光和讨论氛围日益热烈,对地方上执行中央指令起到无形的监督作用,也令不少关心中国党政作风建设的公众赞好。不过,可能正是因为中央新政新风接踵而来,地方官员从领会、消化到转变为新意识、新习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同行交流后发现,有地方两会筹委会发言人在回答媒体询问“厉行勤俭较往年节约多少会务费”等问题时,表现得有点绑手绑脚,多以“有待再度核查公布”作答,不免遭外界质疑其不够熟悉自身业务,也留下个问号:“难道大会没有做改进会风节省开支的预算?”
中央把新风细致到具体条规例项,虽无法完全杜绝铺张浪费的会风,确也有助于地方上遵循领会,不管有多少章多少条,省钱肯定不在话下。有关当局如果会前不便透露预算,会后不妨大方公布。
在民智已经开启的时代,或许单纯向公众传达改变的姿态与做法已不足够,倘若能进一步量化并公布改变的成效,不仅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相信也有助于建立起一套体制内部检讨评估机制,也可防范新气象变为过境台风。(作者顾功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