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回答
人大代表李长庚:钱应该花在老百姓直接受益多的地方。比如解决贫困地区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等,要加大力度向这方面倾斜。不过,千万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各种资源、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特点,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的、适合其发展的方式。这就好像两只手,十个指头一对,左胳膊是出发点,右胳膊是目标。我们通过几个手指的连接、通过不同渠道实现目的。
另外,还应该减少政府直接在项目上的投入和运营。能够交给社会、企业的要交给他们。政府既当老板又当建设者,会有些问题,包括腐败。(张红)
人大代表丁列明:国家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老百姓过得更好。目前国家还更注重发展,资金会投入到一些新增的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等。国家慢慢富裕以后,长远来说,钱还要花在改善民生方面,让老百姓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这也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社会和谐。目前,我们的很多硬件设施已经不必国外差了,高铁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现在开始出现很多矛盾,比如紧张的医患关系、食品安全等,将来国家的投入可以逐步向改善民生方面倾斜。(张红)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我希望国家的钱在农村教育上要加大投入,包括提高偏远地区教师的补贴。另外,在教育信息化上加大投入,让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徐蕾)
人大代表杨娟娟:作为来自贫困地区、传统农业大县的代表,我非常希望国家把钱更多地花在农村扶贫,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更多实事。一是加强农村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基础;二是对一些特色产业项目的扶持,比如我们新化县的黑猪黑茶黑米,都是富有特色的产业;三是直接的资金扶持,一般性转移支付。如果扶贫力度加大,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好了、农业效益提高了,就不会有那么多青壮年劳动力出去打工,大约70%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邹雅婷)
政协委员贾庆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民盟界别):总的来讲,政府过去花了很多钱在发展经济上,现在这个功能基本上要由市场来做,政府更多地要通过宏观政策、税收政策等角度来调节和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是直接从事经济活动。
对于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我认为主要应该花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安全,确保国家安全;第二部分是公共服务,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也可以吸纳民间资本投入,但政府也要做相当大的投入,如各种确保公众安全、社会公正、市场秩序的支出等,还有教育投入、科技投入;最后一块是民生投入,这非常重要,可能是最大的一块,比如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等,民生投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幸福,应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叶晓楠)
政协委员杨占秋:我觉得国家财政在民生方面应多投入,如教育、卫生等方面。教育方面其实还可以,卫生投入太少了,政府把卫生当做产业去做。老百姓对医院收费不满意,因为国家投入少,医院主要靠对民众收费来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我觉得发展问题应该靠国家投入,生存问题可以通过收费来解决。现在生存和发展都靠收费,所以医院收费高,百姓意见大,医患矛盾比较突出也与这个相关。所以国家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这是我历来的主张。财政收入本就来自人民纳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财政应该更多地回馈民生,全国人民都应该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邹雅婷)
全国政协委员陈怡霓:希望国家的钱在医改上有更大的投入,尤其是社区医疗、农村医疗等基础医疗改革,以及医院怎么为老百姓解决疑难杂症,和如何打造好三甲医院等。(徐蕾)
网友回答
网友孟颖Maggie: 首先是全民医疗,我们还是全世界少数几个没有全民医疗的国家;其次是义务教育,加大学校硬件软件的投入,不仅让每个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而且都上得了好学校;再次是低价养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而且30多年的计划生育造就了大量的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让这些老人安心地住上舒适的养老院是当务之急。
网友浅眠之梦不曾醉酒:像三公消费应该明白花,省点花,但是像科学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文化宣传等重要领域不应该吝惜花钱。
网友大米:听说香港、澳门在财政盈余的情况下会向市民“派糖”以全民共享经济成果。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鉴香港、澳门的“派糖”措施,对有特殊需要的人群予以一次性补助纾困。
网友糖醋排骨:既然我们的国家能拿那么多钱去援助外国,那么在本国公民身上更应体现这种“博爱”精神。首先是加大投入改善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这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其次,关注孤、寡、残等弱势群体,对弱者的关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高度。
网友帝都好公民:身在北京,几个月以来饱受雾霾之苦,听闻家乡前几天又受到沙尘侵扰。希望政府能够在环境治理上加大投入,让我放心地呼吸一口京城的空气吧。“美丽中国”听起来很美好,希望不仅仅是场美梦。
网友敢问路在何方:希望国家能拿出钱来鼓励年轻人创业,这样能解决当下年轻人就业难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还应该多拿点钱出来作为购房补贴,让每个公民都能居者有其屋,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