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

让诤言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2013年03月10日20:49    来源:光明网    张丽娜、沈洋    字号: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容得下尖锐批评”振聋发聩,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不能丢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保持听不同声音的自觉和雅量。更要用制度和程序,创造条件,让人能言、愿言、敢言。

  越来越坦诚的建言,越来越尖锐的意见……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人们不断捕捉到这种变化。点滴变化,代表着一种进步,更寄托着公众的殷殷期待:更多些坦诚直言,更多些虚怀若谷;少说好话套话,多讲诤言真话;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直面现实的矛盾问题。

  不必讳言,有一种现象一度悄然成风:总结会,评议会,各种会议,好话贯穿始终;很多领导干部爱听美言,上行下效,处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下级不敢批评上级,上级批评下级一笔带过……而种种矛盾和问题,就在一片好话和赞歌中被掩盖。

  有人爱听赞歌,则有人乐唱赞歌。唱歌的人和听歌的人往往形成默契,甚至出现说假话的收益大于说真话的后果。虚诳者获得好处,真言者却被疏远乃至打压。久而久之,唱赞歌、听赞歌,不去批评、不容批评的潜规则慢慢形成。

  古今如此,家国同理。历朝历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无论是一个执政大党,还是一个单位负责人,如果没有包容批评的胸襟,又怎么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如果领导干部只喜欢阿谀奉承,陶醉于“上一呼而下百诺”,迟早会陷入麻痹的泥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容得下尖锐批评”振聋发聩,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不能丢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保持听不同声音的自觉和雅量。更要用制度和程序,创造条件,让人能言、愿言、敢言。

  我们期待讲真话的风气从两会不断延伸,期望容得下批评意见的良好政治生态长久延续。在坦诚建言和鼓励批评的好作风下,生动的政治局面必将持久赢得民心。

分享到:

(责编:王昕)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