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热评

监管隐蔽公款吃喝 公众需要的不仅是个形式

2013年04月12日08:35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摘要:中央的禁令,为何会在执行的过程中会走了样、变了形?为何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眼下,公款吃喝已经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不过总有些人舍不得放弃“舌尖上的腐败”。据媒体报道,为“掩人耳目”,一些人在农家院里开起了“桑拿房”,茅台酒灌在矿泉水瓶里,熊猫烟装进红塔山烟盒,如此费尽心机只是一个目的:隐蔽起来,继续公款吃喝。

自今年1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全国各地公款吃喝之风得到遏制,官办会议活动奢侈浪费现象明显改观。尤其是在岁末年初吃喝送请、聚会活动的高峰期,各酒店公务宴请的订单相比往年大幅下降。这种新气象、新风貌,不仅减少了财政支出,使政府有更多的财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而且也使许多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减少了迎来送往的应酬负担,受到了社会的肯定。

然而,在中央三令五申、中央领导率先垂范的大背景下,有的干部仍然对中央的禁令“阳奉阴违”,运用各种“瞒天过海”的伎俩,抵抗中央的政策。这些人碍于公众的监督,担心媒体的曝光,高档酒店是不敢去了,换成更隐蔽的私人会所或单位食堂;公家的旗号是不敢举了,代之以“家宴”的名义偷梁换柱;大额的接待发票是不敢报了,改之以其他的名目来抵销走账。

中央的禁令,为何在执行的过程中会走了样、变了形呢?为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呢?这既与有的干部沉迷于此道,对中央“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狠抓工作作风的决心认识不够有关,也与我们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有关。

笔者认为,杜绝公款招待乱象,要靠教育的软作用,更要靠制度的硬制约。首先要规范公务接待开支的审批程序。公款接待的乱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单位公款招待费用审批上的不严格,没有对消费事由、消费金额、消费标准进行严格审查,给有些人乱用公款招待留下了生存的空间。所以规范公务接待,必须从严格审批程序开始。

其次要规范公务接待的公开程序。再严格的审批程序,毕竟还是机关内部的事务,若无公开的程序,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严格审批必将缺乏长久的动力,“一阵风”的担忧也难免成为现实。

近几年来,中央和有的地方政府开始每年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和支出,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不公布事由只公布数字;有的虽然公布了事由,但过于笼统;有的虽然对事由和数字都进行了公布,但没有说明具体的标准和依据。公务接待公开,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需要实实在在、看得懂的具体内容,不能以各种理由对一些关键信息模糊处理,规避监督。

再次,要规范违反公务接待规定的惩戒机制。没有惩戒机制作为保障,不仅公务接待公开会流于形式,公众不愿、也不敢进行监督;而且审批者的责任意识也得不到强化,审批程序的效果必将受到影响。试想,当惩戒的红线高高悬起,违反接待规定必遭政策严格约束时,谁又敢冒此大不韪而越雷池半步呢?

当然,“公务接待”的原始冲动,还来源于有的地方、有的部门仍然存在的一些潜规则。正常程序上无法解决的事,“一杯酒”下去,事情或许就办了。正常程序上应该解决的事,特别是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之间,也非要你请顿饭、送点礼“意思意思”才能解决,否则要不给你拖着不办,要不给你在以后的工作中“穿小鞋”,在领导面前给你“说坏话”。因此,规范公务接待开支,真正杜绝“舌尖上的腐败”,我们既需要铁腕之力、狠抓干部的工作作风,更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政府职能、行政审批、干部人事等相关方面的改革,用釜底抽薪之策来破解公务接待中的“瞒天过海”之乱象,把权力“关”进制度这个笼子之中,在阳光下充分曝光。

(东城区检察院 高小勇)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