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

买房众生相:从三环退到六环 无力感仍在

2013年04月15日11:01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摘要:“房子非买不可吗?”走出房展会的李炎忽然闪过这个念头,看着手中收集的一大摞资料,她终于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箱。

地产媒体人回忆第一届房展:

看灯箱选楼层就买了房

关于第一次房展会,一直有几个版本:有说是1993年由北京市房管局在国贸主办的;有说是1994年3月在新建成的北京建材经贸大厦主办首届北京商品房展会,也有说应该追溯到1992年在广州举办的“秋交会”上首次设立的房地产展馆。

资深地产记者毛序国在报道中曾写道:“1993年秋,在国贸中心举行了京城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房地产展销会。”不过,毛序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他心里,北京的第一次房展会应该是建材经贸大厦那一届。“那是第一次有成交的北京房展会,我记得自己当时写的报道是七成商品房卖给了单位,三成卖给了个人。”

作为北京第一个整体规划的住宅区域,方庄的几个小区基本上都被单位团购了,当时买房决策人考虑的是看从哪儿买离单位近一点,在哪儿设置班车点方便。”此后几年,方庄一带时常能看到各个单位的班车停靠着,人们排着队坐车去上班。记者 王丽娅)

北漂限购族连逛三年房展:

房子们从三环退到六环

早在2011年就开始逛房展的徐岩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五年了,由于“限购令”的存在,他不得不将买房的计划从两年前推迟到现在。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今年的房展会上,他除了获得一大堆宣传单和垃圾短信之外,没有任何收获。

面对市场的变奏,徐岩回忆起当年第一次参加房展会时的情景,“那时候市场人气并不旺,开发商为了做楼盘推介,特意请来了外国的美女模特,身穿比基尼吸引观众眼球,虽然有些低俗,但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的房展会办的越来越大,卖房的也越来越多,但感觉离自己的希望却越来越远了。“展会上没有多少合适的房子开盘,有的也是城市边缘的,不仅没有优惠,参展商的态度也不热情,好多问题都是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连预售价格都不透露,只说让你登记联系方式,到时候再联系。”

“今年是第三年逛房展了,但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来了,一是逛起来越来越累,二是感觉没有什么收获”。徐岩跟记者抱怨说,“逛房展曾一度是我坚定买房的动力,但现在希望慢慢变成失望,二手房买卖又加了税,真不知道像我这样的北漂一族还能不能买到房子。”(记者 孙春祥)

打算“退市”的小房奴:

房展会真没什么正经房子

“房子非买不可吗?”走出房展会的李炎忽然闪过这个念头,看着手中收集的一大摞资料,她终于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箱。

2003年,李炎第一次动了心思要买房。那时她刚上大学,买房的原因甚至有些荒唐:城南那座著名的社区没日没夜地围着她居住的宿舍楼施工,吵得她天天睡不好觉。4800元的均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天文数字,但李炎却动了心:如果能买一套房,至少可以租给同学住。但最终,她没有得到父母的资助,只能与房子擦身而过。“现在想想,真是后悔。”

2007年,走出校园的李炎再一次考虑买房。这一年,京城房价的攀升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房价飙升3倍。同事每天都在讨论房子,一天一个价的房子让她坐立难安。但对于她这个刚工作的小白领,即使能从父母那拿到二老辛苦几十年攒下来的钱付首付,房贷却会将她拴在这份刚找到的工作上。

2008年,房价忽然开始下降,怀揣购房梦的李炎终于坚定了买房的信心,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4万亿投资刺激让房地产资金集中入市,也让全国地王频出,就在犹豫间,2008年转瞬即过,而北京城四区1.8万/平方米的均价则成了暴风雨前的最后平静。

2009年,“国四条”出台,这份旨在抑制二手房过热的政策却推高了“满五年唯一住房价格”的上涨。

2010年,更严厉的“国十条”让李炎看到了买房的希望,但楼市的观望情绪,却丝毫没有影响高高在上的房价。

一晃就到了2012年底,李炎跟男友说,不管多贵也得买房,绝不租房。但2013年准备出手的她再一次面临20%的二手房交易税。于是,李炎把希望放在了新房上。不过,从房展会归来的李炎很失望,因为六环内几乎没有在售项目,六环外地铁边的房子尚未开盘,价格未定。“看来又买不成房了。”李炎无奈地说,“我也折腾累了,还是租房吧。”(记者 韩元佳)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