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金救援72小时马上就要耗尽,为了最大限度挽救生命,请社会车辆暂且不要前往,“不抛弃,不放弃,不添堵!” |
地震救援正在一个生死时速的关键点上,灾区却不断传来生命通道被严重堵塞的消息。有鉴于此,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之后,交通部称芦山县已经开始实行交通管制,允许救护车、抢通道路设备车以及运送紧急物资的车辆先行通过。黄金救援72小时马上就要耗尽,为了最大限度挽救生命,请社会车辆暂且不要前往,“不抛弃,不放弃,不添堵!”
从汶川到玉树到雅安,民间力量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有目共睹。所谓民间力量,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它可以是一家上市的私企,也不妨是一家小小的餐馆,可以是一个公益组织,或者就是一名充满爱心渴望为灾民做点事情的普通公民。他们的力量或大或小,但无论江海还是细流,只要汇聚,就一定会传递信心。民间力量的培育和成长遂成为近年来中国最值得鼓舞的现象,人们更多愿意从民间公益人士和志愿者那里去感受一个社会的温度。
而就是这样的力量,现在却不得不用“社会车辆”、“社会人员”等词汇来定义,并且给予限制。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痛苦的缘由在于,谁都知道救灾是一个需要投入很大热情的工作,这种热情需要鼓励,而绝对不应该是遏制,但与此同时救灾又不是一个仅仅依靠热情就可以圆满胜任的工作。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救人为第一急务,为了让生命通道畅通,便利专业救援人士的进入,必须做出选择。
尽管如此,“不添堵”这样的警示还是充满了争议。难道民间力量不但没有帮忙反而倒是添乱?对社会人员和社会车辆的限制是否包括媒体在内?难道不顾生命危险深入到灾区前线的记者们也是在给救灾添堵?……在官方接连几个限制令之后,类似争议一时充塞着网络。
怀抱满腔善意者估计都无法从容面对“添堵”这样一个词语,但平心而论,“添堵”的行为并非完全不存在。“社会和救援车辆太多,武警修路队被堵半道干着急”,“私家车停路中间车主不知去向,武警徒手抬开”、“××美容美发店抗震救援车等充塞道路”等新闻,还不能说明什么叫让人心急如焚的“添堵”吗?至于媒体和记者,不仅因为信息之传播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而且上述新闻之能够被国人获悉并具备警示价值,已经自然消解了媒体和记者是在“添堵”的疑惑。
如果把抗震救灾分为救人、赈灾、重建等几个阶段,那么根据救人这个阶段的特殊性,由于救人压倒一切,与其说当下不该进行交通管制,毋宁说这个限制还来得迟了一点。在对有资质有条件展开救援的组织进行甄别和放行之后,立即进行交通管制,现在来看实为让生命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要着。从这个角度,又不能不反思,历经汶川玉树的惨痛,我们于大灾降临之际是否仍然有些手忙脚乱,而疏于科学周密的筹划和部署?
相信没有人真会弱智到将民间力量排斥在救灾全过程之外。问题只是在于,除了那些训练有素在业界已有良好口碑的民间救援团体以外,现在还远远不是民间人士进入灾区的最佳时机。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挽回每一个可以挽回的生命,这需要极高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绝大多数民间公益人士和志愿者最适合的舞台,其实更在于灾后重建。和当前救人相比,灾后重建的工作也足以彰显爱心,而且或许更见耐性。有序抗灾需要分工合作,毫无疑问,所有力量各施其长,才能发挥出最高的效率。
任何因不能亲临灾区前线而遗憾,乃至为“添堵”一词感到别扭的公民,请记住这并不代表你是被排除在抗灾之外的无关人员。当你为雅安默默祈福的时候,你与灾民们站在一起,当你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尽一份职守的时候,你就是在为抗灾做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