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因为一个名字,她一生被迫与政治牵扯不清。在中国大陆、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在戒严时期的台湾、在资本主义心脏的美国,无论在哪里她都注定无法逃脱那个身份的牢笼 |
舞蹈家江青照片
因为一个名字,她一生被迫与政治牵扯不清。在中国大陆、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在戒严时期的台湾、在资本主义心脏的美国,无论在哪里她都注定无法逃脱那个身份的牢笼
67岁的艺术家江青已经习惯于向每一个人解释,自己不是“那个江青”。8岁那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实现共产、摒弃个人主义的号召,母亲把她的原名“江独青”中的独字去掉了。59年来,这名字没让她消停过。
她一生经历的传奇并不亚于人们所熟知的那一个江青。她成长在新中国,10岁开始在北京舞蹈学校学习中国古典舞、接受教育,却机缘巧合地去了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香港、台湾,在台湾,她成为国民党统治下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
她与毛泽东夫人江青在经历上有很多奇妙的契合点,比如两个人都与电影和舞蹈有关。1964年,政治人物江青第一次把照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让全国人民熟知她时,艺术家江青开始在港台走红;前者风风火火地推行样板戏时,后者获得金马奖影后;文革如火如荼之际,艺术家江青放弃在台湾的一切,前往美国从事现代舞创作。
江青特殊的名字和经历让她的一生紧紧跟政治联系在一起与“那个江青”主动介入政治不同这种联系一直是被动的。今年4月,她于22年前创作的回忆录《往时往事往思》终于在中国大陆出版,她传奇命运终于被简体字书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