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7日09:36来源:新华网字号:
摘要:梅新育称,中国与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将在多个方面体现出实际意义。 |
梅新育(资料图)
5月24日,中国和瑞士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并宣布建立金融对话机制,这标志着双方自2010年启动的自贸区谈判基本尘埃落定,离协定签署和批准实施仅一步之遥。李克强总理在《新苏黎世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瑞士将成为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中首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国家,其意义非同一般”。
就中瑞自贸协议的达成将对两国乃至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及意义等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接受了本网记者的专访。
新华网记者:中瑞自贸协议的达成后会给中瑞两国带来怎样的利好,李克强总理为何会评价“其意义非同一般”?对两国的双边贸易又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梅新育:中国与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意义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首先,这对于中瑞两国经济都有直接的好处。中瑞两国一方是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国,一方是数百年来经济高度外向的国家,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70-90%外销。这样的两个国家如能签署公正合理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无疑是双赢之举。而中瑞两国的贸易往来已经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经受住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考验。鉴于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而重叠竞争部分不大,相信这份自由贸易协定一旦签署,不会给两国带来太大的调整负担。
而且,鉴于中国经济贸易规模及其增长率远远大于瑞士,这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瑞士经济拉动作用其实更大。事实上,近几年中国从瑞士进口增幅不仅高于我国进口总额增幅,也高于中国对瑞士出口增幅。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国对瑞士出口26.5847亿美元,同比暴跌32.0%,是当年出口总额跌幅(16.0%)的两倍;从瑞士进口68.9848亿美元,同比下降6.1%,仅相当于当年进口总额降幅(11.2%)的一半多。2011年中瑞贸易更猛增54.0%,其中我国自瑞士进口增长59.7%。今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增长94.3%,其中自瑞士进口增长108.2%。相信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保驾”,中瑞双边贸易会发展更好更平稳。
其次,双边自贸协定意味着相互承认对方市场经济地位,作为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中首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国家,瑞士此举对其它发达国家示范效应不可低估。而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对外经贸平稳发展的意义,众所周知。
第三,中瑞自贸协定有助于瑞士成为中国企业开辟欧盟市场的桥头堡。对于已经摆脱了外汇缺口约束的中国而言,对瑞士贸易的逆差等等并不足以成为需要摆上台面的问题,而且奉行永久中立也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瑞士在历史上曾经为新中国打破贸易封锁提供了突破口,现在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面向更广大欧盟市场的立足点。
瑞士是最早承认并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在美国领头对华全面经济封锁的年代,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9月14日正式建交并互派公使,瑞士为当时奋力证实自己独立自主生存发展能力的新中国提供了舞台和窗口。今天,瑞士本国市场虽然有限,瑞士民众虽然对加入欧盟存有较大疑虑而使得该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大可能加入欧盟,但瑞士已经先后与欧盟签署了关于人员自由往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七个领域的第一批双边协议和涉及利息税、反骗税、申根/都柏林协定等九个领域的第二批双边协议。特别是2008年底瑞士成为《申根协定》第27个成员国和第3个非欧盟成员国,为中国企业界立足瑞士开辟欧盟市场创造了条件。
新华网记者:当前,欧盟对我国频频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近期更是对我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无线通信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在对欧贸易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与瑞士达成自贸协定有何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突破欧盟贸易门槛有何帮助?
梅新育:尽管瑞士没有加入欧盟,但瑞士对华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展及其收益,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欧盟国家、欧盟内部更多的人和阶层倾向对华自由贸易,而不是贸易保护。
新华网记者: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并实施10个自贸协定。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6个。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自贸区原则和目标是什么?自贸区发展对于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格局有怎样的意义?
梅新育:作为全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中国的原则是对外贸易以世贸组织这个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为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区域都无法容纳中国的贸易量,无法满足中国的贸易需求,必须立足全球市场。
在此基础上,鉴于多哈回合多年止步不前,我们必须通过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方面侧面推进多哈回合沿着我们期望的方向进展,另一方面以更快的速度、更深入地推进与特定重点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实现我们优化对外经贸格局,提高对外经贸效益的目的,同时兼顾战略安全等方面的利益。
新华网记者:除中国外,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如美国开始在太平洋地区极力推销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请问面对当前世界自贸区的发展大潮,我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而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与意义?
梅新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全球贸易利弊均有。好处是促进了区域内贸易自由化进程,坏处是始终存在形成以邻为壑贸易集团的风险。指导思想正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区域组织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典型如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导思想和实践失误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则反之,如欧盟始终没能很好解决贸易保护主义“欧洲堡垒”的问题,使得欧洲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每况愈下。2011年我国一国实际GDP就等于整个欧元区了。
面对区域经济浪潮,我们除了应对,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这是我们作为数一数二贸易大国应有的风范。在引导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充分体现了我们当时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正是1997-1998东亚金融危机考验和率先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决定了日本不可避免地淡出东亚区域经济核心的地位
在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进程中,我们要注重实效,少谈一些宏大却空泛的目标构想,避开全面自由贸易协定必定难以避开的各色经济、政治、社会暗礁,集中精力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争取较快实现实实在在且不可逆转的进展,更能给当事国家及其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与进步,进而激励当事国家去追求更进一步的经济一体化,这种方式,对很多国家而言更为切实可行。(邱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