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2年07月10日00:00|来源:湖南日报|字号:
程奎星
近日,媒体报道,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治中公馆在经历了2007年“非法拆除”、2008年违规重建后,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别墅,打出广告以6400万元的高价挂牌出售。这并不是文物保护的偶然失守,从不久前北京梁林故居,到济南英国领事馆,从重庆蒋介石官邸,到南京张治中公馆,一大批文化遗产接连传来“噩耗”,让人扼腕长叹。
面对频频失守的文化遗产,许多专家与学者心痛不已,社会也发出强烈的质疑:文物保护为何这么难?不反思这个问题,恐怕类似于张治中公馆、梁林故居、济南英国领馆、蒋介石重庆官邸接连惨遭厄运案例,将更频繁地出现。
城市管理者应该反思。老建筑的逝去,不仅毁掉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也毁掉了城市的文化记忆。城市管理者应该懂得,文化底蕴、城市内涵、城市的胸怀和气魄,才是一座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一座城市参与世界竞争的底气。每座城市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都有别人无法媲美的灿烂文化。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里的历史遗迹,不正是历史留给城市的财富吗?
保护文物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这并不是嘴上喊的口号,在面对文物被破坏时,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作为公民,有权利这么做;作为城市的一员,也有责任这么做。
当然,文物保护还需要法律不断完善作为现实支撑,需要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只是无论文物主管单位还是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市民,在面对文化遗产被损坏时,都应该做出正确的抉择。
(责编:王昕、俊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