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时政>>弃用时政

破解延迟退休难题关键看谁是受益者

2013年08月30日10:46|来源:北京青年报|字号:

“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从中短期看,延迟退休并不是好办法。当务之急应该是,压缩各类公务开支,大幅增加社保财政支出。同时,应该加速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改革,统筹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体系。只有在公平的养老体制出现后,公众才会相信自己会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此时民意对延迟退休的排斥才会降低。”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从其他类似调查也可看出:延迟退休,作为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选项,遭到公众几乎一致的反对。

调查中近九成五的“高票”,表明了民意对延迟退休强烈的反对态度。其实,这种一边倒的反对也很容易理解。首先,延迟退休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反对延迟退休者基本都是普通劳动者,他们也是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大多数。试想,这些劳动者辛苦劳作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熬得”退休年龄,而此时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和“幸福时光”,是为了领取养老金而继续工作,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其次,政府机构如果单方面做出延迟退休决定,无疑破坏了养老保险中双方已达成的约定。延迟退休让政府违背了当初的养老承诺,而这一承诺是普通劳动者通过按时缴纳养老保险金换来的。这种单方面的违约行为将损害政府公信力。

在养老制度改革方面,上海可算是唯一展开延迟退休尝试的地方。作为改革试点,从2010年10月开始,上海展开城镇企业职工“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尝试。参与试点者,在年满退休年龄后,医保等其他社保均按退休办理,不再缴费,但继续工作期间,需继续缴纳养老保险。改革试点两年多,参加者寥寥,原因很简单——不划算。当地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名普通职工延退期间需多交纳近三万元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基本养老金仅增加三百多元,退休十年才能把多交的保费挣回来。参加试点者如果65岁退休,10年后“回本”,但是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这种改革对劳动者而言,到底有何意义?这种改革如果能获得民意支持,那才让人奇怪。

反观现实中常见的返聘现象,一些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按时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后,经常会得到企业返聘。返聘对企业和退休人员而言是双赢,劳动者可得到双份收入,企业不必支付四险一金,雇佣成本降低。对比一些劳动者希望被返聘的积极态度和上海延迟退休试点的冷清,我们就可以发现延迟退休试点的致命缺陷——它让普通劳动者无利可图。

事实上,正在酝酿中的延迟退休,不仅让劳动者无利可图,而且是希望让他们承担根本不应承担的责任,让这些普通劳动者为现行养老体制的缺陷买单。

众所周知,由于制度不完善,我国养老金目前存在缺口。而延迟退休年龄则被一些官员和学者视为缓解养老金缺口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分析我国养老金缺口产生的原因,包括养老保险未实现全国统筹、一些地区历史负担较重等。除此之外,导致缺口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有一套退休制度,个人无须缴纳社保,退休养老金由财政统一支付。另一套是企业单位实行的“缴费型”养老保险统筹制度。数据显示,不缴纳保费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平均高于企业退休人员1倍以上。养老金双轨制不仅有悖社会公平,而且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将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从长期看,延长退休年龄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现的必然趋势。但延迟退休不应该让本已不公平的养老制度,变得更加不公平。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从中短期看,延迟退休并不是好办法。当务之急应该是,压缩各类公务开支,大幅增加社保财政支出。同时,应该加速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改革,统筹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体系。只有在公平的养老体制出现后,公众才会相信自己会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此时民意对延迟退休的排斥才会降低。  评论员 樊大彧

(原标题:破解延迟退休难题关键看谁是受益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退休养老金,并轨,退休制度,幸福时光,退休人员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