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时政>>弃用时政

记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

2013年08月30日11:23|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字号:

3元6角――40多年前,这曾是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集体账面的全部家当。

对蒋巷村而言,最要命的不是穷,而是涝――“逢涝就要收裤腰,收完裤腰等上吊”。面对穷苦,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清醒地提出:“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

40多年来,常德盛带领村民不懈“换地”,为村民换来了幸福生活:家家户户住别墅,看病上学全免费,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村穷,根子在于地‘薄’。蒋巷要翻身,关键在改造低洼地”

关于蒋巷村曾经的穷苦,当地民谣如此形容:“蒋巷泽坞锅底塘,十年九涝一旱荒,泥垛墙头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

“村穷,根子在于地‘薄’。蒋巷要翻身,关键在改造低洼地,兴修水利,给土地增加肥力。”在一次村干部会上,常德盛强调。

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得靠人。可当时的蒋巷村,血吸虫病横行,老小700来个村民,有近400个人得了血吸虫病。

“谁来挖土?怎么挑土方?”当时的村生产队三队队长担忧,“只要血吸虫病留在蒋巷,我们干啥也不行……”

“这句话点到了要害,但事在人为,关键在决心。”常德盛鼓励大队干部,“有句话叫改天换地,可我认为,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蒋巷村现有1700亩土地,全部地势低洼、荒芜贫瘠,只要我们有愚公精神,一定能重新安排蒋巷山河,让全大队人过上好日子!”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这句话为一群穷困多病的庄稼汉点燃了理想和信仰。砍杂草,平坟堆,挖深沟……蒋巷村的“换地”行动拉开序幕。

“常书记,上头阵,不分白日和夜晚,赶走瘟神来精神。”这支形容当时情景的小曲,后来上了县里的广播。

当年的蒋巷村,1700亩农田里,河汊渠塘星罗棋布,大小田块凌乱且高低不平,茅草坟遍地都是。

有人扬言,“谁敢动我家祖坟,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为搬迁100多个坟堆,常德盛一家一户做工作,每迁一座坟,常德盛就得磨破一层嘴皮,挨骂受辱是“家常便饭”。

有一年冬天,常德盛带领一帮年轻人去铲一处杂草齐腰的坟堆,锄头刚落下,年过七旬的张家阿婆就连哭带骂地在草丛里打滚,还指着常德盛大骂:“你常家人是外来的野种,你的祖坟不在这里,凭什么铲别人家的祖坟?”说着,用力一推,把常德盛推倒在冰冷的水塘里。

众人都惊呆了,指责张家阿婆太过分。常德盛从水中爬上来,浑身簌簌发抖,一边劝大家不要在意,一边耐心安慰张家阿婆:“老阿婆,你不理解情有可原,几百年来没人动过你家祖坟,可我常德盛来动了。但你要知道,我们蒋巷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铲除穷根,把地整好。全村这边一块坟地,那边一个泥塘,这地咋能整好?整不好地,庄稼种不好,哪来大伙的好日子?再说,各家的坟堆搬掉后,我们把它们集中起来建公墓,这样不是很好吗?”张家阿婆终于醒悟:“你的话说得有道理,我听你的。”

啃下平坟堆这块硬骨头,常德盛发动全村村民在每块田地里开挖深沟,做到小沟通中沟,中沟通深沟,深沟通河道的“三沟”配套,蒋巷村过去“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的情景一去不返。

“蒋巷村的新农村,不单是农民有别墅住,每块田地也要方整划一”

治水初见成效,这只是常德盛改造低洼地的初级阶段。最艰苦的战役,还在后头的垫地整地。

把洼地换成高地,把零乱的小块地换成整齐划一的大块地,是常德盛“换地”战役的核心任务。

常德盛请来县里的水利专家,让他们帮助在零乱的田块上重新规划新河。经过认真勘查,最后确定开凿“一纵二横”三条新河,“一纵”就是新蒋巷河,“二横”就是四队、五队的两条河。

依托水利建设,常德盛对高低不平的低洼地块进行统一平整。这项工程,所需开挖、搬运的土方达50余万方。面对劳动力缺乏的现状,常德盛采取了一次规划、化整为零、分期实施的办法。

即便如此,工程量分解到个人,仍是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蒋巷村劳动力不足400人,却依靠一副肩膀、一担竹筐,将1700亩低洼地整整垫高了1米。这意味着搬运的土方,可以堆成一座三四个足球场大、四五层楼高的土山。

据说,因为高强度搬运泥土,很多年龄稍长的蒋巷人,双腿都有点呈罗圈形。“这都是当年挑担子压出来的。”村民笑着表示,“我们人矮了几厘米,可1700亩的低洼地,却长高了1米,蒋巷村人不再比别人矮一截了。”

让村民“不再比别人矮一截”的常德盛,开始琢磨一个让蒋巷村人比别人高一截的大目标――把散落在各处的自然村落,进行集中规划新建。“蒋巷村要彻底换掉穷相,得把旧房子推倒重建。”常德盛表示。

一幢幢整齐的农家小楼崛起之后,将当年平整、改造的低洼地,反衬得零乱而无序。常德盛脑海里开始浮现一副新的农田规划蓝图。他请来省里、市里的设计师,向他们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图:“蒋巷村的新农村,不单单是农民有别墅住,每块田地、每条河流也要方整划一,有讲究,有美感……”

“把村子里的庄稼地当做花园建”,这是专家对常德盛蓝图的评价。如今,这一蓝图,已经变成蒋巷村的实景。走进蒋巷村,处处道路方正,田如棋盘,有道必有渠,有渠必有林,田间灌区,四通八达。“像是电脑里打出来的彩图。”村民如此形容自己生活的环境。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全村人人都要过上幸福日子”

低地换高地,为村民换来了高产稳产的口粮田;而小块地换大块地,不仅为村民换来了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为全村经济发展换来了用地空间。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是常德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凭着这种信念,常德盛一直谨守自己的誓言――全村人人都要过上幸福日子。

如今,全村经济总产值达到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这还不包括非现金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老年人每月享受400~1000元养老金;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在7000元基础上,年均增加1000元――这些福利的背后,“换地”效应占大头。

“换地”让蒋巷村实现了农业结构的升级:村里集中腾出20多亩地,将186户的蔬菜地全部集中,既方便规模经营管理,又形成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千亩良田由16个大户承包种植,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行机械化操作,按照季节实行休耕轮作,且淤泥稻草还田,昔日的低洼地,如今地力越来越肥沃,自身抗病虫害能力越来越强,出产的稻米越来越优质;600多亩生态种养园,由动物观赏区、展览区、采摘区、游乐区、学生社会实践区等组成。竹林密布、绿树成荫、桃红柳绿、白鹅高吭、草鸡觅食,呈现生态蒋巷的和谐之美……

“换地”节约出来的土地,为蒋巷村工业发展腾出了新天地。目前,蒋巷村主体经济――江苏常盛集团有限公司,全年经济总量达12亿元,下属四家股份制实业公司和常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部集中入驻占地800亩的长盛工业园。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昔日低洼闭塞、虫病流行的蒋巷村,已“换”成独具特色的“四园一基地”,即蒋巷生态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率先实现了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

如今的蒋巷村,全村186户、830多口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186幢别墅和150套老年公寓组成的村民住宅小区,被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30公里村级公路主干线全部硬化,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

“城里人羡慕、村里人舒服、外国人信服。”4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换地”,常德盛将自己的理想和蒋巷村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国土资源部网站。新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分享到:

常德盛,蒋巷村,稻草还田,生态种养,换地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