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时政>> 正文

中国推生育新政引关注 放开“单独”二胎成效可期

2013年11月16日08:20|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跟我老公都很高兴。”15日晚,北京市民高振杰对中新社记者说。她所指的“消息”是,当晚官方公布的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高振杰今年36岁,育有一女,按此前的政策,在大城市像她这样的“单独”家庭不能生育第二胎。这种状况将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改变。

  《决定》明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将其确立为基本国策,并随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分析指出,国家实行这一政策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期间,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中国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低生育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一个超低生育水平,一些人口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

  “一方面是老龄化加速,另一方面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已经进入了减少阶段。”原新说,适当的放宽生育政策,将促进人口结构性问题向良性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41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9.37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有利于稳定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目前为1.5—1.6。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预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民族长远发展。

  卫计委表示,要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国家意志和群众意愿的统一,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显著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和养老照料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实际上,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亦顺应民众期盼。高振杰育下一女后,夫妻两人都想为女儿再生一个弟(妹),这样“对她生活上有帮助,能够礼让、关爱别人,也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与高振杰持相似想法的中国居民不再少数,而在原新等专家看来,满足“单独”家庭的二胎需求,并不会导致人口失控。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家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认为,不同的人群想法是不同的,相对来说80后90后尽管在婚育年龄,但新政能够多大程度推动生育规模成长还很难说,因为他们的观念改变,毕竟生育成本在增加。

  “生育二胎后不仅会带来经济压力,还有精神上的压力,感觉责任重大。”高振杰“冷静”下来后表示,既然国家有新的政策,我们也会考虑。

  对于中央关于生育政策方面的新举措,陆杰华指出,更重要的是决策者正在改变以前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种调整也释放了积极信号,接下来如何平稳实施政策值得期待。(记者 董子畅 张素 欧阳开宇)

    原题:中国推生育新政引关注 放开“单独”二胎成效可期

(责编:邢若宸)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生育政策 生育二胎 单独 调整完善 新政

热图>

最新热点>

惊!上海动物园饲养员被华南虎咬死(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地铁女乘客被摸胸10分钟 丝毫没有察觉(组图)

丈母娘不愿保持不正当关系 充电器线勒死女婿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