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27日10:11|来源:解放军报|字号:
新年伊始,北京军区某装甲旅首次千里挺进塞北寒区,依托大型训练基地进行严寒条件下冬季实战化训练。
近年来,该旅经过持续的信息化升级改造,主战装备作战效能大幅提升。然而,在滴水成冰的三九严寒中,装备的作战效能能否正常发挥?部队能否经受住考验?从渔阳古战场到塞外大漠,记者一路跟训。
首赴寒区冬训为啥这样从容?
“冬训宝典”成训练指南
1月8日凌晨,塞北气温降至-26℃。满载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的军列,喘着粗气缓缓驶入朱日和训练基地车站。
官兵冲上平板车,拆卸固定、安装电瓶、加温启动……巨大的轰鸣声中,各型战车依次驶离站台,开足马力驰骋在茫茫荒原。
35分钟完成卸载,刷新了重装专列冬季卸载的纪录。这支部队常年驻扎在温区,营连干部对高寒条件下作战训练并无足够经验。首次赴寒区冬训,部队为啥如此从容?
“是数据给了我们信心力量,让部队少走了许多弯路。”该旅旅长王子强介绍,近年来,军区大部分装甲、炮兵等重装部队先后挺进寒区雪野,积累了丰富的作战训练数据。所以,今年该旅接到冬训命令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借数据”。
来自不同部队“寒味”十足的数据汇总到一起,数量可观,内容涵盖装备防寒、野外露营、实弹射击、野战保障等方方面面。旅领导牵头成立6个攻关小组,按装备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将冬训可能用到的数据分拣出来,建立严寒条件下实战化训练数据库,官兵们称之为“冬训宝典”。
旅领导向记者展示了“冬训宝典”的强大功能。他点开数据库,输入关键词“电池续航”进行搜索,页面上立刻显示出各型电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续航指标以及保温措施提示。接着,他又搬出一摞印有“冬训指南”字样的蓝皮小册子,严寒条件下“走、打、吃、住、藏、通、供、修、救、管”等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对措施悉数记录在案。
基层官兵也有自己的数据成果。对于严寒条件下伙食保障,坦克二营司务长张海伟着实费了一番心思。根据官兵寒区训练体能消耗指标,他制定了热量标准食谱,引进快餐店配餐机制,将副食加工成半成品封装,食用油、作料小袋分装。热食热汤保障高效,成为冬训中的一大亮点。
“冬训宝典”给部队带来什么?
实战化训练迈上新台阶
“如果没有兄弟部队冬训的数据成果,仅凭自己摸索总结,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王旅长说,这些数据成果好比给部队架设了通向寒区战场的桥梁,省去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探索。
记者查阅该旅训练周表发现,该旅所属营连前期普遍使用兄弟单位提供的训练数据,实施了人员耐寒训练,制造人工冰场组织冰雪道路驾驶训练,专挑凌晨气温最低的时刻进行指挥装备联调联试。
部队抵达演练地域,迅速转入临战训练。他们依托数据库构设“敌情”,制定临机处置预案和部队行动方案,针对每种“敌情”都有不同应对举措,官兵们心里有了底。
一个夜晚,导演部派遣的“蓝军”分队悄悄抵近该旅配置地域,企图对该旅左翼一个营指挥所实施奇袭。该旅流动哨发现情况后迅速拉响警报,警戒分队立即前出驱歼,“蓝军”袭扰分队一部被擒,一部逃窜。
该旅纵深攻击群扑向“敌”纵深目标之时,突然传来“左邻进攻受阻,前往支援”的指令。旅指挥员迅速组织机动战斗队投入战斗。对于生化袭击、电磁干扰等“敌情”的处置,该旅也交出了一份表现不俗的答卷。回顾战斗,北京军区军训部步兵装甲兵处杨处长评价说,部队作战水平提升,得益于强大的数据支撑。
记者发现,数据带来的变化还远远不止这些。以往部队冬训,指挥员宁可准备过度,也不敢准备不足,大量物资器材拉上来又拉回去,造成运力浪费,也给部队添了累赘。今年,他们依托数据库精心准备、精确保障,全旅辎重比往年减少了五分之一。
有了“冬训宝典”为啥还出错?
依靠数据更要善于甄别
薄雾笼罩的华北某地军用站台,装甲旅官兵紧张有序地装载、固定。
“小股‘敌人’逼近装载站台!”面对导演部临时给出的“敌情”,梯队长、工化营营长孙华海仓促指挥警卫分队前出驱歼,战斗失利。孙营长一脸委屈:“冬训宝典”只有装载固定注意事项,没有应付“敌特”袭扰的措施对策。
无独有偶。该旅第一列专列抵达宿营地域后,战场环境让指挥员傻了眼:这哪里是想象中的雪野?满眼是枯黄的草场。根据兄弟部队建议携带的大量雪地伪装网失去了用场。
导演部的严厉批评让官兵们顿悟:整个华北60多天无有效降水,严寒不一定就是冰封雪裹,哪有打仗不事先收集作战地域气象数据的道理?
旅领导对此深刻反思:借鉴数据可以少走弯路,迷信数据也可能陷入被动。数据是死的,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敌情是活的,必须靠自己实时获取。
打一仗部队前进一步,训一次数据完善一回。当最后一列军列抵达基地时,一个细节引起记者注意:两台轮式装备没有重新加载电瓶就直接发动了。结果,参训百余台重型装备一次性启动成功,装备电瓶的耐寒数据由此被重新改写。
此外,他们还改装了小型电瓶车,提升卸载速度,降低官兵体能消耗;革新坦克加温锅托盘,既提高了加热效能,又防止了加温时烧损列车木质平板。悉数算来,又有数十项革新成果被写进“冬训宝典”。
如何面对散落的海量珍贵数据?
串起珍珠需要有根“线”
“随着大批新装备配发部队,我军与外军在硬件上的差距正逐步缩小,真正的差距在软件方面,这个软件就是战斗员素质和数据建设。”演练总导演、集团军姚副军长说道。
然而,记者也欣喜地看到,从领率机关到基层部队,数据重要性正在被广泛认同,依托军事行动采集数据的意识逐渐增强,作战数据库的建设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数据是战斗力的观念得到确立。数据采集成为部队作战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战斗间隙采集数据、战斗结束汇总数据、部队回撤上报数据成为自觉行动。
——部队之间的数据交流更加频繁。各部队之间打破门户之见,共享作战训练数据。王旅长告诉记者,他到兄弟部队求取冬季训练数据时,部队领导有求必应,这在前些年不可想象。
——战役机关数据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军区专门下发文件,规定部队每半年更新一次数据库,明确作战部门具体牵头数据库建设。
北京军区军训部王副部长告诉记者,连续4年来,军区组织重装部队赴基地冬训,积累了大量珍贵数据。以往,这些海量数据如珍珠散落在各部队,如今亟须从更高层次对数据进行开发利用。
谁来当串起珍珠的那根“线”?旅领导建议:军队应有一个专门的数据中心,对各级上报的各种数据加以梳理甄别、整理融合、开发利用,让部队受领作战训练任务后就能调阅数据库。
怎样让训练数据发挥更大作用?
努力跑好自己“这一棒”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该旅领导认为:“数据库建设等不来也等不起,最要紧的是干好自己该干的,跑好自己‘这一棒’。”
部队出发前,旅领导进行专门动员部署,挑选100余名干部担任“数据采集员”,明确采集任务、采集时机、采集标准,并配发了制式的数据采集卡。依托这次基地冬训,他们又对从兄弟部队“借”来的数据进行了核对、检验、修订。
1月11日20时,一发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该旅一场演练打响。记者跟随坦克四营十连连长张旭广的战车闭灯开进,隐蔽接“敌”。星光下,张连长通过瞄准镜很快捕捉到了“目标”,果断下达了“射击”命令。
据旅参谋长介绍,这次夜间战斗任务,是旅领导自我加压,向导演部反复争取来的。他们认为:必须对借鉴的数据进行检验,不能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觉,应该主动探索该型坦克夜间战斗的新经验。
塞北深夜,寒风刺骨。战斗刚刚结束,张连长就掏出数据卡,仔细记下了每个波次的实弹射击数据。他告诉记者:“该型坦克的夜间射击数据一直是空白,采集这组珍贵的数据,对于提升该型坦克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冬训进入尾声,喧闹数日的茫茫大草原炮火声渐渐稀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帐篷里却是一番热闹景象:指挥员们围绕一组组新鲜出炉的作战数据展开热烈研讨……
本版刊头设计:仓小宝
本版照片由张坤平、高博摄
(责编:赵雪晨)
部队 数据采集卡 配置地域 数据中心 作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