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时政>>海外网专稿>> 正文

中拉被遗忘的交往史:五十年代“广场舞”用拉美歌伴奏

2014-07-17 13:22:00|来源:海外网|字号:

阿根廷影片《大墙后面》50年代在中国放映

1980年,在广州的舞会上,交谊舞刚解禁,只有在50年代学过的中老年人会跳,年轻人基本不会。

    海外网7月17日电 根据此前公布的访问日程,当地时间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拉美和加勒比有关国家领导人在巴西举行会晤,并邀请拉美领导人参加集体晚宴。此前,他曾在接受四国媒体联合采访中提到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等拉美文化代表。

    而说起拉美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大多数中国年轻人也许只想到《百年孤独》、足球、桑巴、探戈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却鲜有人知道,在建国初期,拉美文化就曾在中国掀起过一阵小高潮,而拉美人民也是从那时开始,逐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作为美国的“后院”,拉美国家中大部分与新中国建交较晚,但二者相互之间的文化交往却从很早就开始了。同属亚非拉第三世界,中国十分重视和拉美人民的文化交流。上世纪50年代末,大量拉美音乐、电影、电视剧等被引进国内,并受到中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50年代中国放映拉美电影多

    巴西电视剧《女奴》曾席卷全国

    李德明老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他在抗战时期出生,自己的青春年华是在建国初期度过的。说起拉美文化,老先生印象深刻。

    据李老先生回忆,50年代,普通市民花5分钱或1毛钱,就可以看一场露天电影,进电影院则要花2.5角或3角。在当时,除了一些优秀的国产影片,观众还可以看到很多拉美影片。如上海译制片厂译制的阿根廷电影《大墙后面》(1957)、《寂静之后》(1956)、《沙福拉》(1959),H.德尔卡里尔表现贫农生活的《白土》(1959)等。这些都是尖锐反映当时拉美地区社会现实的影片。据老先生回忆,当时他看过的拉美影片有10部以上。

    而对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来说,电视剧《女仆》成为那一代人对巴西的集体记忆。电视剧女主角伊佐拉的扮演者露塞莉亚·桑托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这部电视剧在中国受到如此喜爱感到吃惊。1985年,在中国的外国电视剧评比中,近3亿观众将选票投给了露塞莉亚,她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佳外国女演员。昔日娇小的“伊佐拉”如今早已为人母,但每每谈及她去中国的经历,总会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女奴》在中国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文化交流的力量。

    中国音乐家赴阿根廷学当地歌曲

    拉美音乐成中国流行舞曲

    说起中国与拉美的音乐交流,则不得不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在五六十年代,她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她将拉美音乐带到中国,也将中国的音乐介绍给拉美人民。她演唱的古巴民歌《鸽子》、阿根廷民歌《小小的礼品》以及众多其他外国歌曲风靡一时,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1956年,中国艺术团出访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南美四国,30岁的刘淑芳即在其中。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大多数国家还不了解中国,南美更是一片空白。周恩来总理十分重视这次出访,强调要用艺术为纽带,带去中国人民的友谊,同时,也要学习拉美优秀文化。

    来到阿根廷后,刘淑芳向当地一名叫奥·古阿拉尼的年轻民间艺人学会了歌曲《小小礼品》,并受邀在被称为阿根廷最神圣艺术殿堂的柯龙剧院演唱。恰逢当地母亲节前夕,这首词曲感人、歌颂母爱的歌曲立刻引起全场共鸣,奥·古阿拉尼也因此成名。回国后,刘淑芳很快把《小小礼品》译配成中文,并录制了唱片。这首歌迅速在中国传唱,拉丁美洲和世界许多国家也都知道了这首歌。

    据李德明老先生回忆,50年代,北京各单位经常组织舞会,地点就选在公园广场、空地等,由各单位文艺组来进行现场伴奏。“钢铁厂男同志多、纺织厂女同志多,两家单位就会搞联谊舞会。”老人说。

    当时跳舞的群众一般分两拨,性格较开放的跳交谊舞,较为保守的就跳集体舞,也就是如今广场舞的前身。由于旋律优美,拉美歌曲成极受欢迎的伴奏曲。为表现特别的拉美风情,当时的有不少“文艺青年”开始尝试拉美吉他,“与现在流行的木吉他不同,它能发出音色特别的颤音”李老先生说。

    至于拉美舞蹈,老先生称,“古巴的伦巴舞当时是不允许跳的,但探戈可以。”

    麦家《解密》拉美受热捧

    《百年孤独》滋养一批中国作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开始进入拉美读者的视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作家麦家的西语版小说《解密》受到阿根廷读者的热捧。在著名的世界最美书店之一的阿根廷雅典人书店文学类作品排行榜上,《解密》排名第一。而说到拉美文学对中国的影响,《百年孤独》成为不能绕开的话题。

    《百年孤独》曾经滋养了一批中国的作家,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就曾表示,“1984年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感觉是震撼,紧接着就是遗憾,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谈到该作品对他的影响,莫言称“这本书我当时只读了五六页,我就开始写自己的小说了。”

    当然,《百年孤独》之后很多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被相继介绍到中国来,同属魔幻主义的就有一二十部。(肖宋君 林宇熙)

(责编:赵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拉美 广场舞 习近平 巴西 阿根廷 电影 伦巴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创新|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