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要搞一項新發明可不是件容易事,僅有一個好的創意是遠遠不夠的。發明之初,他遭遇的最初困難,便是對拖拉機液壓升降的不懂,第一次,他找到電焊工按照他的設計方案去制作,當拖拉機帶著花生犁下地試驗的時候,結果不是犁掉了大量花生果,便是將花生棵埋在了地下,結果第一次試驗以失敗而告終。但劉俊森並沒有氣餒,又經過兩三次的試驗,一步步地摸索出了將拖拉機的升降系統由最初的固定模式,改為根據花生棵的大小、地塊的平整度、花生品種的不同而手動靈活調節升降高低,以適應不同的下犁要求應用方案,這一次他成功了。
最后,他的發明創造被劉海村周邊的一個小型機械加工廠以5000塊錢買走,他的發明很快在本村及周邊農村得以推廣,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雖然他所得費用不多,但卻是對自己第一次成功發明的肯定,這讓劉俊森欣喜不已。村民見到劉俊森的父母張口便夸:“恁(你)家的小孩兒,可是真‘能’啊!咱老百姓種地這麼多年,也沒誰想出個這‘法’!”他也因此成了劉海村的“小能孩”。
23歲30余項發明師生眼中的“發明王”
2009年,劉俊森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科技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植物保護專業,開始了對夢想的追求,他的特長和能力在大學中很快便嶄露頭角。自大二開始,他已發明設計達30余項,其中5項已成功申獲國家專利,正在審批的就達18項。
2010年10月,劉俊森創辦了河南科技學院首個大學生創業基地,帶動十多個創業項目,培養出150余人具有很強的創業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受益學生3000余人。不僅如此,劉俊森還被河南科技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吸收到他研究的香瓜的保鮮課題中,直接參與課題研究,為滑縣八裡營香瓜公司設計了保險窖並承擔了他們的200噸的保鮮庫的設計工作;為河南科技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設計並建造了全校第一個自動化昆虫吊飛實驗室;為河南農業科學院解決了農用大棚的夏日降溫問題;協助濟南軍區坦克部隊維修坦克;榮獲2010年度雷力集團的大學生創業表彰。
河南科技學院昆虫教研室主任崔建新博士告訴記者,劉俊森參於發明的自動化昆虫吊飛實驗室所提供的各項數據更為科學,數據質量更高,其准確性與可靠性非常好。
2012年5月,河南科技學院首屆“雛鷹杯”創業大賽中,劉俊森帶領團隊從參賽的55項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大賽金獎,並獲得了河南天行健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提供的“愛車e家雛鷹起飛”10萬元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這筆款項將幫助他們完成自動泊車、定速巡航、遠程控制、安全逃生等汽車技術的攻關。
幾年來,為了發明創作他沒有睡過午覺,加班加點鑽研學習,一般都是凌晨兩點才休息,基本上都是在實驗室的沙發上睡覺,經常顧不上吃飯,常常是一天一頓飯;為了發明,他的手曾被電擊傷過兩次,最嚴重的一次,一根手指險些殘廢,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對發明的熱愛。
採訪結束時,劉俊森告訴記者,他目前正在申報成立公司,業務范圍涉及教學儀器維修、專利申請服務、產品創意設計等。(魏豪 申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