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11歲學生已戀愛3年 兩成小學生早戀 現在的孩子傷不起 【3】

2012年10月11日11:11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曉杰和萌萌兩個孩子感情非常要好,我平時也看在眼裡,但這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早戀’。”班主任陳老師說,曉杰這個孩子性格有點另類,不是很合群。二年級新轉學過來,萌萌是他的第一任同桌,面對全新的環境,倍感孤獨的他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萌萌身上。曉杰的爸爸在美國留學過,深受西方教育熏陶,所以思想比較開放。平時也常陪曉杰看外國大片,裡面都會涉及到愛情這方面的話題,小孩子看得、聽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會想要“模仿”裡面的情節,但他未必是真的理解“愛”。

“當看到兩個小孩關系要好時,一定不能蓋棺論定地說他們在談戀愛。”從事班主任工作15年的王老師說,最好的方式是“冷處理”,不把它當回事兒。“班上曾有一個男孩子每天給一個女孩送飲料,我就開玩笑地說,能否給老師也每天送一瓶。男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有問題’后,慢慢減少了對女孩的關注。孩子們都有叛逆心理,最好不要明確跟他說不能怎樣做,但可以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並不妥。”

家長 70后家長對“早戀”看法開明 “這隻不過是懵懂的好感”

專家“早戀”是對小學生情感的誤讀 家長老師應加強對孩子正確引導

“他和班上有個女生很要好啊,但應該是鬧著玩的吧!”34歲的唐先生說,兒子剛上四年級,雖然有一次在QQ上看到他和同學討論喜歡、結婚之類的話題,自己也沒有太在意。過了幾天他主動問兒子有沒有喜歡的人,沒想到兒子很大方地承認。“兒子心裡的‘喜歡’,應該只是孩子間一種懵懂的好感。”

“記得我讀書的時候,直到初中才知道有‘喜歡’、‘愛’啊這回事。”家住五裡新村的曾女士說,現在的小伢比他們那個年代早熟多了,女兒上三年級就說班上有人寫紙條說喜歡她,不過她沒有理睬。現在電視劇、漫畫書甚至動畫片裡,都有情情愛愛的話題,也難免小孩子會懂這些。

“我們那個年代,學校、老師對‘早戀’管得非常嚴格,那時候談戀愛的同學非常少,如果發現一對就會引起軒然大波。”70后家長胡女士說,本來男孩、女孩是約在一起好好學習,只是彼此間很有好感,但是經過學校、老師、家長的介入后,反而引發了他們的叛逆心理,偏要在一起。“我在成長過程中體會過這樣的心情,所以在教育自己孩子時,我一向比較開明,和女兒建立良好的溝通。”

記者隨機採訪的80位70后小學生家長中,62人都對孩子間的“喜歡”、“愛”持無所謂的態度,都認為只是孩子懵懂情感的表現,鬧著玩的。但也有少數家長對此感到憂慮,這麼小就“愛啊”、“結婚啊”、“娶你做老婆”這樣的話語不離口,會不會弄假成真?長此以往,會不會就真的“早戀”了?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感情,戀愛沒有早或者晚這樣的說法,當你懂得愛情的時候,就是在戀愛。”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家梅志罡教授認為,“早戀”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對於小學生而言,即便叫上“老公”、“老婆”這樣的稱呼,也只是基於彼此間深厚的友情、懵懂的好感,與戀愛本身沒有關系,但是用戀愛的形式偽裝表達出來。因而說孩子“早戀”,本身就是對戀愛的一種誤讀。

孩子之所以會懂得這麼多,這和社會上涌現出的大量影視作品、圖書出版物是分不開的。國外的影片、著作會明確指出適合怎樣年齡段的孩子看,但在國內,很多不適合孩子看的成人電視、成人著作,孩子都有所接觸,導致孩子情感的發育偽成熟,表面看來就好像是“超前”了。作為家長不必過分緊張、擔憂,過多地干涉孩子情感的正常發展反而會引起反作用,可多引導孩子看適合他們年齡段的電視、書籍。

梅志罡說,對於個別孩子,經過家長、老師確認,他的確處於戀愛狀態,大人們應當在第一時間進行自我反思。孩子缺乏家庭的溫暖、在校受到的關注少,容易將自己的情感轉移到同齡人身上,形成對同性或異性的“高度情感依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有益於幫助孩子情感的健康發展。

(為保護未成年人,文中小學生均為化名)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