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覽現場,從潘玉良的自畫像和照片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潘玉良本人並沒有像影視作品中的潘玉良那麼漂亮。但無可置疑的是,那位不漂亮的潘玉良才是真實的潘玉良。只是人們似乎都更加熱衷於傳說中的潘玉良,卻往往忽視了真實的潘玉良。
潘玉良的繪畫藝術水准到底有多高?在潘玉良畫作火熱拍賣市場之時,這個問題變得愈發扑朔迷離。潘玉良傳奇的人生經歷,人們早已耳熟能詳。對於這位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女畫家,人們總是習慣把焦點放在她“從青樓女子到畫家”的傳奇故事上,而常常忽視了她的作品本身。
生前,她的畫賣不掉
著名畫家吳冠中和潘玉良熟識,他曾經這樣評價她:“潘玉良是很好的人,但是畫賣不掉……客觀地講,潘玉良的畫不算好,格調不高,她和常玉(與潘玉良同時代的旅法畫家)比,差很多。……她人非常豪爽,畫稍為俗一點。”吳冠中的話,讓人吃驚,因為與大眾所“認識”的潘玉良相差甚遠。
事實上,潘玉良生前窮困潦倒,一生也沒賣出幾幅畫。即使是死后,也經歷了一段默默無聞的時期,而后來卻突然大紅大紫起來。這其中的波折和玄機頗讓人尋味。
1977年,潘玉良因病去世。去世之前,她把一生創作的作品都交由知己王守義保管,並囑咐他一定要把遺作運回祖國。而王守義在臨終前則把這批遺作和遺物交給中國駐法使館。七大箱遺作和遺物在大使館的地下室和車庫保存多年。
據鄧朝源回憶,1978年4月,在潘玉良家屬要求國家有關部門運回潘在巴黎的作品時,中國駐法大使館當時報告外交部領事司的信件說:遺作大部分系人物裸體,藝術水平不高,在巴黎不是很有名氣,能否售出,尚不所知。根據家屬的要求,使館意見是潘的遺作寄回國內沒有藝術價值,如死者家屬希望得到幾幅作紀念,可選擇幾幅內容比較健康的帶回。
潘玉良的繪畫受到了當時西方的野獸派、印象派的影響,又與中國傳統繪畫相融合。在法國,潘玉良雖然得到過幾次獎,但是並不在知名畫家之列,所以她的一生幾乎沒有賣出什麼作品。
1980年,時任中國美協主席的江豐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吳作人訪法時,在大使館看到了這些作品的一小部分,江豐認為“有研究價值”,建議文化部運回國內收藏。1982年5月,潘玉良的學生、畫家郁風訪法。她在昏暗悶熱的使館地下室裡,忙了整整三天才把潘玉良的兩千多件遺作做了大概的清理。
1984年,潘玉良的七大箱遺作遠涉重洋,被送到上海。之后這批遺作在安徽省博物館正式收藏入庫,總數達到四千多件,其中包括油畫、彩墨、國畫、素描、速寫、雕塑、版畫、雕版。因為潘玉良一生出售的畫作寥寥無幾,所以她的絕大部分作品都在其中。而后來出現在拍賣市場的畫作,屬於一小部分的私人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