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女子打針喪命 街頭美容讓活人變僵尸【2】

2012年10月15日09:30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香港美容業

  良莠不齊

  香港美容院大致分為兩大類,針對富人及明星等的大型綜合性美容沙龍館,除美容外,還提供按摩、減肥等服務,甚至包括桑拿、療養等項目。會員制度之下,為顧客提供量身定做的美容服務。第二種是涵蓋大眾消費層的美容會館,部分連接健身中心一體化服務,大眾化的收費,吸引普通市民享受基本的護膚、按摩等服務。第三種,則是街頭隨處可見的特色小店,做本區街坊生意的,涵蓋美容修飾、護理及化妝品銷售。不少小店擁有獨特服務,如文眉刺眉、中醫祛斑等。

  香港的美容師,一般入職前要經過公司的專門培訓,並沒有專門的機構來核查,全靠美容集團的考核和把關制度。而一般的美容院,並不做整形等醫療美容。在大型的美容機構,普通的美容師可以操作按摩、針清、修眉等服務,如需操作機器美容的高級美容師,需有在公司工作超過3至5年的工作經歷,經過嚴格培訓才可上崗。

  不過這些美容師的壓力也相當大,她們需要在美容的過程中,向客人售賣美容療程卡,如果在季度或年份內達不到銷售的額度,隨時可能被公司炒掉。在大型美容集團,此種制度尤甚。

  香港的美容消費群年齡跨度較廣,下至十六七歲的妙齡少女,上至六七十歲的夫人太太,都有大批人群定期去美容院做美容。年輕人一般選擇廉價一些的人工美容,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抗皺、抗衰老功效的機器和產品就越多、越先進。保持青春、保養美麗,香港太太們非常願意為此買單,據記者所知,她們也是不少大中型美容院的集中攻克的消費群。

  此次美容死人事件中的DR集團及干細胞科研中心創辦人周向榮日前辯稱,“DC-CIK”是保健療程而非醫療行為,又強調客人均簽署了“免責條款”。DR醫學美容集團,是全港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再生醫學美容集團,1995年成立DR醫學美容護膚品研制中心,由醫生領導下研制專業美容護膚品。自設美容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美容服務,會員超過30萬、在全港各區擁有42個分店,每天為千多人提供服務,每年為客戶提供服務超過50萬人次,是全港唯一擁有護膚品生產及保健品生產基地的美容服務機構。

  香港各界要求

  加強美容監管

  香港媒體上充斥著減肥、豐胸、纖體等美容廣告,但這些並不屬於2007年實施的《不良醫藥廣告條例》的規管范圍。此次“奪命針”事件牽扯出美容業一些“灰色地帶”。

  立法會醫學界代表梁家騮指出,現在美容公司隻須申領商業登記証就可運作,法律上存在漏洞。香港醫務委員會不評論事件,但支持政府監管醫療美容。

  香港美容健體專業人員總會主席許慧鳳說,醫學美容是以手術、打針、服藥等具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修復再塑容貌和身體形態。她呼吁港府盡快厘清美容與醫療的界限,強制在廣告中加風險忠告。但她希望不要“一刀切”,譬如儀器方面,光療機、電療機、超聲波機等既可用於美容,又可用於醫療,關鍵是評估操作方法和安全性。

  香港消委會總干事劉燕卿表示,部分美容廣告,已偏離傳統美容的治療,會涉及抽血,經處理后再注射入客人身體,風險很高。而消費者委員會過去9個月收到19宗有關整形、注射美容療程的投訴,多於去年全年的12宗,當中有關血清、血小板美容的投訴有兩宗。總干事劉燕卿認為,加強立法規管醫學美容刻不容緩。

(責編:朱曄)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