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被遺忘”的大學生信用檔案【3】

2012年10月22日14:26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把本校學生的不良信息記錄在案,若其他學校不這麼做,那我們的學生出去找工作會有劣勢,這不公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老師說。據統計,建檔4年以來,隻有近30所高校提供學生不良信用記錄,累計4600條。

省教育廳巡視員李小魯表示,負面信息披露機制與失信約束機制尚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我省高校建檔工作的主動權掌握在各高校手裡,將來一旦形成相關法律法規,在歐美等國家某些類型的負面信息是要強制採集的。

除了不被相信,不被需要是個同樣棘手的問題。

今年2月,教育部到廣東商學院召開了我省大學生信用檔案建設研討會,專題探討“如何提高企業、學生及社會各界對信用檔案的認識水平”以及大學生信用檔案的社會應用問題。

會后,中國人才信用網和廣東商學院的老師突然冒出這樣一個想法:辦一場信用簡歷專場招聘會,讓大學生信用檔案向社會亮亮相。招聘會上,隻需學生報上用戶名和密碼,企業便可即刻在網上查詢到學生的電子簡歷,且簡歷上的信息全部經由學校認証。

廣州廣日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參加了這場全新形式的招聘會,並招到兩名應屆畢業生,其中一個公司非常滿意,打算作為骨干培養。

“這個檔案對我們用人單位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一方面,征信機構由政府授權,可信度高﹔另一方面,大大減少了公司招聘成本。”公司HR靳斌介紹,過去招人時,對新員工往往要做背景調查。而這個方法有很多局限性,比如新員工原就職單位的不配合使得背景調查耗時費力。“一旦大學生信用檔案進一步向社會推廣,得到廣大企業的認可和使用,那麼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產生的沉默成本將大大降低。”

但記者發現,意識到這一點的企業鳳毛麟角。而一些企業不願冒險嘗試新事物,抱著等“摘果子”的想法,繼續觀望。

眼看著畢業季已經逼近,中國人才信用網開始聯系有關高校籌劃下一場信用建立招聘會,這一次,他們希望能帶動一個行業進來參與,這樣推廣宣傳的效果能大一些。

信用市場培育

亟須需求供氧

記者觀察

誠信缺失的社會現象層出不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刻不容緩,作為社會未來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其信用直接影響社會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種信用體系建設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化模式、以歐洲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和以日本為代表的行業會員制模式。歐美誠信體系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平衡了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記者調查發現,我國探索大學生信用檔案建設之路,重慶工商大學是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早在2002年,該校就為50余名新生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初衷是為評估學生信用並幫助他們獲得助學貸款。

隨后,上海近50所高校在2003年與當地一家資信公司簽約,正式啟動國內首個大學生信用檔案體系。然而,次年有媒體跟蹤調查發現,該檔案的建設因面臨信息採集的合法性而滯緩,處於難產狀態。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我們正處在向市場推廣最艱難的路口:學生質疑、學校消極、企業觀望。

中國人才信用網工作人員薄斌認為,眼下最關鍵的突破口是市場需求的培育。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經由行政推動建好的大學生信用檔案要想長期存活,就需要市場需求輸送生存的氧氣。

“單靠中國人才信用網這樣的信用中介機構營銷和培育客戶,耗費時間和物質成本巨大,很多中小信用服務機構難以為繼。”薄斌表示,大學生信用體系建設還需要政府再拉一把。

“具體來說,是政府做示范,推動行業和區域的試點,使用或採購信用產品。政府除了投入物力建設信用信息庫,還應該多去採購市場化的產品,花最少的錢帶動最多的社會投資。10億元的投入或許就能帶動80億元的市場投資。”薄斌說。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