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發展道路獲得更大認可,中國影響力得到更大提升的十年。
“中國的獨特經驗和所取得的成就令全世界震驚,”埃及前駐華大使阿拉姆說。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綜合各種人文、社會和經濟理念在中國創建了一個成功的、有活力的發展模式。
南非的南部非洲資源觀察研究所所長卡本巴說,中國走出了一條受世人稱贊的“中國道路”,它使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人民更加富足,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起到了示范作用”。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注意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事務。他認為,中國近年來在二十國集團和其他國際組織體系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國際舞台上日益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中國在“軟實力”方面的建設也令不少國際人士贊嘆。丹麥哥本哈根商務孔子學院院長、著名漢學家沃姆教授說:“中國政府相當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孔子學院’在全世界遍地開花,構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平台。”國際輿論認為,中國面臨的內外挑戰依然存在,甚至還在不斷增加,但中國有能力應對這些挑戰。
——從國際上來看,中國當前面臨著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治理上的挑戰。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務秘書長扎基指出,隨著世界經濟和政治實力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亞太地區,美國更多地關注這一地區。蘇聯解體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將觸角伸向中亞,特別是阿富汗。現在,美國又在不斷增強在亞太的軍事力量。
“美國實施這些策略似乎是為了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國,” 扎基說。他指出,中國提倡構建和諧世界,這意味著減少沖突、擴展合作,但美國的做法卻大相徑庭。
法國地緣政治學博士皮卡爾則認為,在成為第二經濟大國以后,如何從戰略上繼續執行多極化政策,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發展關系,如何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通過聯合國加強全球危機的管理是中國面臨的國際挑戰。
皮卡爾指出,推進國際金融監管、改善全球經濟治理也是中國面臨的任務。他說,中國“應該積極努力讓國際規則更加公正,以便讓全球危機不再因為結構性問題陷入危機”。
——中國也面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一系列內部挑戰。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務秘書長扎基和巴西利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普羅科皮奧非常關心目前中國出口所遇到的問題。扎基指出,“美國和歐洲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目前由於美國和歐洲經濟出現下滑,中國的出口市場面臨威脅”。
普羅科皮奧說,歐元危機,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的失業增加,導致了這些國家民眾消費的急劇下降,美國也是一樣。但是,中國要向這些國家出口,它們都是中國的商業伙伴。
前國際文傳電訊社北京分社社長柯舍夫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孫濤則更多地關注中國在實現轉型中面臨的挑戰。
柯舍夫說,中國目前正在經歷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轉型。他認為,如何增加人民收入、控制通貨膨脹,應該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農民工和城鎮人口的就業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社會穩定。
孫濤認為,中國面臨國內經濟要素變化的挑戰,例如,勞動力成本上升,老齡化即將來臨和土地資本化終將結束。這些變化客觀上要求加速推進實質改革,其中包括財政和金融改革、保護和推動私人投資以及促進收入和機會均等方面的改革。
皮卡爾認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應進一步努力應對社會和民生方面的挑戰,比如住房問題,幼兒園、學校等教育問題,道路交通問題等。
國際輿論認為,十八大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意義重大。中國的發展前景非常光明。
——中國崛起重要原因在於領導層高瞻遠矚。
丹中商業協會秘書長延森表示,十八大將選舉產生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這將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有歷史意義的會議。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務秘書長扎基認為,中國已形成完善的政府換屆制度。“中國能不斷涌現一代代新領導人執掌國家政權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扎基指出,中國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國家發展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中國領導層不斷努力引導國家發展的結果。他說,“因此我認為中國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領導層高瞻遠矚帶領國家前進,激發中國人民的潛能。”
巴西利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終身教授普羅科皮奧認為,中共在十八大上即將產生新的領導集體,而此時世界正遭遇著嚴峻的經濟危機,“新舵手將引導中國之舟繼續行進在平穩的水域”。
——雖然面臨種種挑戰,但中國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丹中商業協會秘書長延森認為,未來中國的經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因為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中國的內需會逐漸增長,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性在減少。“十二五”規劃也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延森說:“此外,中國重視環境保護、發展綠色可持續經濟、構建和諧社會,人民群眾的社會福利體系日趨完善。中國人民對未來更有信心。”
也門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亞辛持有同延森類似的看法。
“我相信在未來的五年中,中國的經濟仍將保持高速發展,雖然我不能說出一個增長的數字,但中國政府在過去十年裡所採取的睿智的政策已經足夠讓人相信他們能夠繼續治理好國家,” 亞辛說。
亞辛表示,他相信中國能保証發展的平衡。他指出,中國政府採取的發展西部地區的戰略措施和國內人口流動措施已經証明了中國有能力確保發展的穩定和平衡。
也門外交部亞洲事務局局長阿沙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新一屆中國領導人有能力繼續推進改革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相信他們有能力解決人們不斷提高的物質需求和資源供給緊張的矛盾,同時妥善處理環境、衛生、安全等方面的挑戰,保証平穩有序的發展。
法國地緣政治學博士皮卡爾認為,中國將給世界帶來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更加和諧,更加和平,中國的哲學思想能夠讓世界各國關系更加平衡,中國文化還能給世界提供一種不同的視角。
“這和西方認為的一個超級強權將通過軍事力量來進行統治不同,我認為中國將創建一種合作的模式,” 皮卡爾強調。(執筆記者包爾文、趙卓昀﹔採訪記者:張正富、應強、劉萬利、曹妍、於大波、楊敬忠、賈瀚龍、劉彤、蔣旭峰、駱珺、劉向、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