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6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已5度漲停。不過記者觀察到,人民幣中間價已開始小幅回穩。短期因素沖擊過后,即期匯價有望向中間價靠攏,人民幣匯率將以雙向波動、基本穩定為主,這一輪人民幣升值或已進入尾聲。 |
國際“熱錢”並非主因
10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近1%,並在即期市場屢現“漲停”。隨即媒體陸續報道稱,QE3導致“熱錢”流入境內,從而推升人民幣匯率。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上述並非人民幣走高的主因。建設銀行高級研究經理趙慶明表示:“我國仍實行資本管制,短時間境外資金的大規模流進流出操作上難度較大,‘熱錢大規模沖擊’一說難以令人信服。”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QE3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不大。由於人民幣外匯市場迄今仍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境內市場,參與機構以中資大行為主,走勢相對獨立,不易受到境外影響。”
究竟什麼支持了在岸人民幣匯率走高?
首先,目前市場還是以結匯為主。並且在中間價堅挺之下,企業與銀行都意識到,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貶值,為了避免潛在的虧損,拋售美元就成為短期的最佳策略。
此外,銀行間市場上人民幣流動性的暫時性緊張也是推高人民幣匯價的又一因素。中國銀行金融分析師侯麗萍介紹,商業銀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本幣流動性變差,急於從各種渠道獲得人民幣,因此可能會通過拋售美元的方式來達到一部分目的。如果美元處於貶值行情中,則這一現象可能更加明顯。
由此可見,在市場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市場受境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也逐漸上升,成為投資交易者的考慮因素之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