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聽到這樣的故事:某位農民工每年正月十六都坐火車去廣東一家外企打工。忽然有一年,他在老家火車站看見了這家企業的招工廣告。他搞不懂什麼叫承接產業轉移,只是驚喜,再不用受那40小時火車硬座的罪。——左 婭
記者感言
“騰籠換鳥”和“筑巢引鳳”
一方想“騰籠換鳥”,一方在“筑巢引鳳”。我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來,產業轉移的步子跟著大了起來。
這一輪產業轉移熱潮的鮮明特點是,更多由市場驅動,更多是企業自發。今年9月去廣州採訪,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如今廣州生產一條普通牛仔褲,成本是14元,而在廣西差不多是六七元,正准備去中西部建廠。
轉移者積極,承接者也積極。為了吸引產業轉移,不少地方修橋修路建機場,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可積極歸積極,該挑剔的時候也挑剔。四川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王新告訴我,承接產業轉移,他們那兒有兩個“沒得商量”——環保達標沒得商量,符合當地產業發展規劃沒得商量。“那些轉移污染的,轉移過剩或落后產能的,投多少錢我們也不要!”
近年來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是產業轉移的好時機。去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今年工信部又頒布了《產業轉移指導目錄》,都是為了促進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期待著在今后的採訪中,能聽到更多回家就業、創業的故事。
(本報記者 左 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