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國觀察家們認為,中共在這些歷史坐標上取得的驕人業績構成了十八大召開的重要背景,而十八大是中國的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標志性時刻。盡管未來充滿挑戰,但中國的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
國際輿論認為,中國面臨的內外挑戰依然存在,甚至還在不斷增加,但中國有能力應對這些挑戰。
——從國際上來看,中國當前面臨著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治理上的挑戰。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務秘書長扎基指出,隨著世界經濟和政治實力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亞太地區,美國更多地關注這一地區。蘇聯解體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將觸角伸向中亞,特別是阿富汗。現在,美國又在不斷增強在亞太的軍事力量。
“美國實施這些策略似乎是為了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國,” 扎基說。他指出,中國提倡構建和諧世界,這意味著減少沖突、擴展合作,但美國的做法卻大相徑庭。
法國地緣政治學博士皮卡爾則認為,在成為第二經濟大國以后,如何從戰略上繼續執行多極化政策,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發展關系,如何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通過聯合國加強全球危機的管理是中國面臨的國際挑戰。
皮卡爾指出,推進國際金融監管、改善全球經濟治理也是中國面臨的任務。他說,中國“應該積極努力讓國際規則更加公正,以便讓全球危機不再因為結構性問題陷入危機”。
——中國也面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一系列內部挑戰。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務秘書長扎基和巴西利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普羅科皮奧非常關心目前中國出口所遇到的問題。扎基指出,“美國和歐洲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目前由於美國和歐洲經濟出現下滑,中國的出口市場面臨威脅”。
普羅科皮奧說,歐元危機,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的失業增加,導致了這些國家民眾消費的急劇下降,美國也是一樣。但是,中國要向這些國家出口,它們都是中國的商業伙伴。
前國際文傳電訊社北京分社社長柯舍夫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孫濤則更多地關注中國在實現轉型中面臨的挑戰。
柯舍夫說,中國目前正在經歷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轉型。他認為,如何增加人民收入、控制通貨膨脹,應該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農民工和城鎮人口的就業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社會穩定。
孫濤認為,中國面臨國內經濟要素變化的挑戰,例如,勞動力成本上升,老齡化即將來臨和土地資本化終將結束。這些變化客觀上要求加速推進實質改革,其中包括財政和金融改革、保護和推動私人投資以及促進收入和機會均等方面的改革。
皮卡爾認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應進一步努力應對社會和民生方面的挑戰,比如住房問題,幼兒園、學校等教育問題,道路交通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