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深度

人大常委:留住新生代農民工 需因地制宜戶籍改革

2012年11月08日14: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摘要:我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轉變,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訴求,無疑是未來十年城市發展的動力所在。然而,當前的情況是,一些新生代農民工想留在城市,但因為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問題無法在城市安居。新生代農民工該如何融入城市?城市又應該為他們創造什麼樣的環境?

辜勝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

我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轉變,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訴求,無疑是未來十年城市發展的動力所在。然而,當前的情況是,一些新生代農民工想留在城市,但因為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問題無法在城市安居。新生代農民工該如何融入城市?城市又應該為他們創造什麼樣的環境?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城市想要留住新生代農民工,需要因城而異、因地制宜地推行漸進式的戶籍制度改革。針對新生代農民工需求層次的變化,城市還要用“薪”、用“心”、用“前途”留人,讓新生代農民工學有所用、勞有所得、住有所居。

中國青年報:新生代農民工和老一代農民工來到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有什麼不同嗎?

辜勝阻:兩代農民工有不同的價值觀和需求層次。老一代農民工主要是物質需求,外出就業的主要目的是“掙票子、蓋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新生代農民工的目的不再只是“掙錢”,他們更想“體驗生活、實現夢想”。他們渴望人文關懷,對尊重、平等、社會承認有更多的期盼,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發展機會和文化生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青年報:新生代農民工找工作時更看重什麼?

辜勝阻:新生代農民工對職業前途更為看重。全國總工會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37.6%的新生代農民工主動辭職是因為工作“沒什麼發展前途”。同時,他們的工作耐受力比老一代農民工要低,過客心態嚴重,沒有歸宿感,“短工化”趨勢明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今年做的一項調查表明,80后農民工做一份工作的平均持續時間為1.5年,90后農民工隻有0.9年,老一代農民工則為4.2年。

中國青年報: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留在城市的意願強烈嗎?

辜勝阻:新生代農民工是最有市民化意願和急需市民化的群體。新生代農民工從小生活環境相對較好,更貼近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他們大多沒有務農經歷,不再適應農村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全國總工會201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們中有高中以上學歷的比例為67.2%,比老一代農民工高18.2個百分點。這種教育背景使新生代農民工習慣了城市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減弱了他們與農村的聯系,也逐漸降低了他們對農村生活方式的認同度。

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認同與老一代農民工也不一樣,新生代農民工認為自己是“農民”的隻有32.3%,比老一代農民工低22.5個百分點。新生代農民工擁有“創業夢”和“市民夢”。許多農民工經過打工實踐,在外開闊了眼界,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術,擁有了創業資金,產生了創業想法並具備了創業能力。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目前他們能留在城市嗎?

辜勝阻:當前大量進城農民工只是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並沒有實現身份轉變,很少有機會充分享受到發展帶來的成果。他們隻能算“半城鎮化”,處於“回不去農村,融不進城市”的尷尬境地。

由於戶籍制度以及捆綁在戶籍制度上的養老、教育、醫療、住房等制度,大部分進城農民工無法在城市安居樂業。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無法獲得與城市居民平等的社會保障和服務,在就業、醫療、住房、養老等各方面,新生代農民工因其身份或社會偏見等原因,難以與城市居民“平起平坐”。他們希望融入城市,卻無法對城市形成歸屬感,甚至面臨逐漸被邊緣化的問題。

同時,盡管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的維權意識較之前有了一定提高,但由於相關維權機制還不完善,進城農民工與市民間“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仍然存在,農民工的權益保護問題,依然是制約其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在調研中發現,接受過職業培訓、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數量嚴重不足,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滯后於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是阻礙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的關鍵性問題。

中國青年報:您建議如何幫助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

辜勝阻:城市想要留下新生代農民工,需要因城而異、因地制宜地推行漸進式的戶籍制度改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可能完全放開,但可以考慮逐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推進農民工在一些領域與市民同權﹔中等城市則應積極地放開﹔小城市、縣城等更是可以完全放開。要分類指導,幫助新生代農民工及老一代農民工的“精英群體”率先實現市民化。

要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保障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利的政策扶持體系,特別是要解決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構建符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網絡體系,落實工傷、醫療、養老等保險福利。

要有的放矢,針對新生代農民工需求層次的變化,用“薪”、用“心”、用“前途”留人。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公共就業指導,建立勞資糾紛解決機制,建立惠及農民工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增加保障房和公租房供給,讓新生代農民工學有所用、勞有所得、住有所居。

新生代農民工應當利用好企業、學校和政府提供的職業培訓機會,通過崗前崗后培訓積累人力資本,提高技能,實現工作上、生活上與城市融合。

本報記者 王聰聰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