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湖南省鳳凰縣支教的女大學生小梁連發數條微博,揭露她在臘爾山鎮所德小學看到的“營養午餐”現狀。她在微博中稱,國家每天給每個孩子撥款3元提供“營養午餐”,但最終到孩子們手上的隻有一盒牛奶和一小片面包,兩者的價格分別僅為1.6元和0.3元。鳳凰縣教育部門回應稱,選擇牛奶和面包作為營養午餐的有關操作,符合政府採購的規定。 |
漫畫:徐簡
近日,在湖南省鳳凰縣支教的女大學生小梁連發數條微博,揭露她在臘爾山鎮所德小學看到的“營養午餐”現狀。她在微博中稱,國家每天給每個孩子撥款3元提供“營養午餐”,但最終到孩子們手上的隻有一盒牛奶和一小片面包,兩者的價格分別僅為1.6元和0.3元。鳳凰縣教育部門回應稱,選擇牛奶和面包作為營養午餐的有關操作,符合政府採購的規定。
國家實施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一年有余,每年中央和地方用於改善學生營養的經費將近300億元,各種營養餐亂象卻頻繁見諸報端。
一是執行中走樣,營養餐不夠營養。按照教育部等15部門印發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的規定,學生營養餐應以肉蛋奶為主要供餐內容,但像鳳凰縣這樣的“瘦身”營養餐,並不少見。
檢索媒體的報道會發現,各類“營養午餐”五花八門,在湘西,有不少學校為學生提供的營養餐竟是方便面﹔在廣西,有學校將營養餐補助用於購買“水牛奶”﹔在青海,有的學校用補助款採購火腿腸、沙琪瑪等零食,有的學校一次性將一周的零食發給學生,還有的學校直接給學生發兩元錢了事……營養餐在很多農村地區變成“零食餐”,消解了國家有關部門推行營養改善計劃的良好初衷。
二是監管不嚴導致“營養餐不安全”。國家營養改善計劃這項惠民工程剛啟動不久,雲南、廣西、貴州等地就曾相繼爆出與學生營養餐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輕者如雲南宣威市雙龍一小的學生,在糕點裡吃出雞毛,重者如雲南省鎮雄縣塘房鎮頂拉小學337名學生,食用問題營養餐后出現腹瀉、腹痛、發高燒等症狀而入院治療。
食品安全大過天,尤其是關系到廣大學生的營養餐的安全問題,更不容小覷。食品安全問題擊中營養改善計劃,問題食品、過期食品被送進學生口中,這些充分說明地方教育部門、學校管理者對營養餐供給的監管機制存在漏洞。無論出現問題是因為對供餐企業把關不嚴,還是因為學校食堂衛生監督不過關,及時補齊安全這塊短板,營養改善計劃的根基才會穩固。
另外,有的營養餐異化成了斂財工具。以此次爆出問題的鳳凰縣為例,據稱鳳凰縣有超過3萬名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如果一頓營養午餐能從每個學生身上賺到一元的“利潤”,按一年補貼200天計算,僅提供營養午餐這一項的“利潤”就高達600萬元。如此豐厚的利潤,正是導致不少地區的營養午餐標准“縮水”的重要原因。
雁過拔毛、層層盤剝,從農村學生口中搶來的巨額“利潤”,並不是全都進了商家的腰包,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也是獲益者。從歷年審計署的審計報告來看,各地教育部門歷來都是擠佔、挪用經費的重災區,面對財政預算之外160億元甚至更多的營養餐補助,我們完全有必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更何況,學校涉嫌與營養餐供貨商“分肥”的案例,此前早有報道。
在國家啟動營養改善計劃之前,諸如“免費午餐”、“九陽希望廚房”等民間公益力量,在改善學生營養方面已有過不錯的表現,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這些民間力量,盡管資金有限、覆蓋范圍有限,但幾乎從沒出過食品安全問題和腐敗,其嚴格的管理和監督機制,以及系統化的信息公開制度,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此可見,諸如營養改善這種復雜的系統工程,僅有財政資金的大力投入是不夠的,相關制度建設以及責任追究機制建設,也必須及時跟上。有關部門在總結營養改善計劃的進展情況時,看到成績固然重要,能認識到問題更為關鍵。營養改善計劃雖然由政府主導,但它完全可以吸收和借鑒民間公益團體的經驗和智慧,不斷彌補自身缺陷。作者:湯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