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法治

報告稱中國每年12萬水鳥遭獵殺近7成為毒殺【3】

2012年11月29日16:15            字號:
摘要:偷獵者使用的插天網、下滾鉤、鐵夾、套索、電擊、槍擊等10種捕鳥方式。其中,投毒最危險也最常用,68%被偷獵的水鳥死於毒殺,這帶來了公共衛生領域的挑戰。很多地方發生過人們食用被毒死的野鳥幾乎致死的事情。

10年內勺嘴鷸可能消失

此次東方白鸛遇害的渤海之濱,是候鳥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的重要節點。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今年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對東亞和東南亞潮間帶棲息地特別是黃海、渤海地區的狀況作了分析。報告顯示,這條遷飛路線上水鳥物種總數是155種,至少33種是全球受威脅的或近危的物種。

報告評估了路線上388塊有水鳥的海岸地塊。在這些地方觀察到的水鳥數量,每年下降5%-9%,是“地球上任何一個生態系統所罕見的”。

下降最快的是目前已經極度瀕危的勺嘴鷸,以年均26%的速度消失。據預測,它將在10年內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為,整個遷飛路線的海灘及鄰近地區都存在撿蛋、毒殺等人類行為,但棲息地的消失可能是最大威脅。過去50年,中國海岸濕地消失了51%,日本消失了40%,韓國消失了60%,新加坡消失了70%以上。

北京師范大學鳥類學專業碩士、赴大港參加東方白鸛救助行動的志願者雷維蟠就此指出,比防盜獵更重要的,是“保衛每一處遷徙中停地的存續和質量”。

他主張對重要的候鳥中停地——如大港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他說,我國前輩學者搶救性地倡議劃出了一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起了很大作用。但當年沒有考慮到候鳥遷徙路線,這是現在迫切需要做的。

湖南獵鳥事件后,10月底,30多個愛鳥機構聯名發出公開信,呼吁建立候鳥遷徙廊道自然保護地管理機制,為候鳥的生命通道保駕護航。

他們認為,我國在候鳥繁殖地、越冬地設有自然保護區,但對遷徙廊道的重視程度則遠遠落后,希望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候鳥遷徙廊道的自然保護區。

“這是一條重要的候鳥生命線,卻布滿了鬼門關。”公開信說。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