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時事

新華社推李克強人物特稿:萬事民為先【5】

2012年12月24日10:21    來源:深圳特區報        
5年前的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52歲的李克強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登上中國最高政治舞台。幾個月后,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年輕的副總理。
新華社推李克強人物特稿:萬事民為先【5】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從中國農村最基層到中國著名高校北京大學,到共青團中央﹔從主政全國人口最多的農業大省河南到“共和國長子”工業大省遼寧,到進入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一路走來,李克強的統籌、決策能力不斷提升,積累了豐富的從政閱歷和理政經驗。在公眾面前,他自信、睿智、談吐博雅卻擲地有聲﹔而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平實、親切,緊要關頭能雷厲風行、勇於擔當。從法學學士到經濟學博士,10年燕園的浸潤,使他形成強烈的家國情懷,也滋養了他深厚的人文底蘊和開闊的國際視野。或許與他早年最基層從政的經歷有關,體恤民間疾苦始終是李克強的思想底色,無論走上哪個崗位,“萬事民為先”一直是他堅定踐行的執政理念。

  11月15日,在京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李克強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天后,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改革是中國發展最大的紅利”,“改革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推進改革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身上責任重大,必須往前走,必須勇於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系。不干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向社會明確傳遞改革決心。

  隨后,李克強在多個會議場合“打破沙鍋式”的追問,引發廣泛關注。這種長期形成的注重解決問題的務實會風,拒絕官員“照本宣科”,鼓勵自由發言,讓與會者既有壓力,更感興奮。他仔細聽取艾滋病防治民間人士的真切訴求,鼓勵“多談問題”,並推遲官方會議,為“草根”會議“讓路”。

  這些細節都透露著,李克強銳意改革的精神,果斷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心系百姓的民生情懷。而這正是他從地方至中央工作期間一以貫之的作風。

  攻堅克難 勇做改革探路人

  5年前的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52歲的李克強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登上中國最高政治舞台。幾個月后,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年輕的副總理。

  過去5年間,中國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多個重大考驗,李克強在抗震救災、調控經濟、建設保障房、推動新醫改、保障食品安全、甲型流感等重大公共疫病防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勇挑重擔,破解復雜難題,其出眾的經濟判斷力和果斷務實的處置能力經受住了歷史檢驗。

  2008年,李克強履新之初,首先遭遇國際金融危機考驗。他主管發展改革、財政等宏觀部門,在經濟政策的制定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時,國內各種建議不絕於耳、莫衷一是,但他始終冷靜、沉著,既根據需要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有效地刺激了經濟增長,又審慎地選擇了將赤字率控制在國際通行的3%的安全線以內,使中國避免了其后歐洲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的“財政懸崖”。為有效化解此次危機給中國帶來的巨大沖擊,組織實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項惠民工程,同時又成為擴大內需,有效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舉措,可謂一舉多得。5年來,李克強先后40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視察各地工程進展。在此期間,全國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3000多萬套,基本建成1700多萬套,近1億人口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這是中國歷史上政府對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規模最大、工作成效最顯著的時期。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重大改革,同時也被稱為“世界性難題”。李克強擔任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圍繞“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根本目標,明確了“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確立了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清晰路徑。2009年以來,新醫改五項重點任務有序推進,中央政府先后出台14個相關文件,各地大膽探索,不斷取得突破,使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普遍獲得實惠。

  中國僅用3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的全覆蓋,織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保網,被國際社會稱為“奇跡”。美國學者庫恩認為:“中國的醫保改革是過去十年最大的成就。”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評價中國的醫改認為:“確保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尤其是農村老百姓的醫療保健,這個成就是很難得的。”世界銀行首席衛生經濟學家藍根博贊嘆:“中國醫改取得的成果史無前例。”

  燃油稅費改革牽涉多方利益,備受社會各方面關注,醞釀多年始終未能推出。2008年李克強擔任此項改革領導協調小組組長后,確定了公平稅賦、正稅清費的原則,組織制定新的改革方案,統籌價稅費聯動改革,抓住稍縱即逝的改革機遇,果斷決策實施。不僅減輕了消費者不合理負擔,促進了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市場為基礎的價格形成機制,並為其他改革創造了經驗。

  2012年,李克強親自“督陣”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深入一線調研,開會研究方案,重點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稅費問題。在上海取得成效,特別是服務業、小微企業稅負大幅減輕后,又力推將試點擴大到9個省(市),不僅實現了重大制度創新,而且以結構性減稅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性目標。

  “十二五”規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不僅包括總體規劃綱要,還有近百個專項規劃,涉及部門多,政策性強,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李克強長期主政地方農業、工業大省,到中央工作后,又分管發展改革、財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衛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工作,使他對中國的國情深諳於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機遇以及面臨的挑戰了然於胸。他在領導和指導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中,多次到各地及各部門考察調研,分片主持召開“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座談會以及服務業、能源等專項規劃編制座談會,廣泛聽取地方、專家、企業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組織力量對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縮小城鄉差距總體思路、城鎮化發展路徑模式、穩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准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一份備受國人期待、廣受世界關注的“十二五”規劃終於面世。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稱:“‘十二五’規劃是一項非常復雜但極有條理的計劃,如果得到有效的實施,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在改變經濟增長模式、調控全球經濟的過程中,中國將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約瑟夫·斯蒂格裡茨說:“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代表了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繼續轉型的方向。其中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新的開放的中國,新的融入世界的中國。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新的責任、新的機會出現,包括積極地參與到塑造全球經濟格局的過程當中。”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則評價:“中國的新五年規劃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它的主要特點是對官方政策進行調整,將原本的著眼於GDP增長的最大化,轉變為提升消費以及勞動者的平均生活水准。”

  食品安全是涉及眾多部門的復雜民生問題,李克強始終牽挂於心。2010年,他出任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后強調:食品安全事關每個家庭每個人,必須重典治亂、重拳出擊,讓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價。此后,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實行一票否決﹔督促各地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出現苗頭就打,及時處理了一連串重大案件,使食品安全日益惡劣的局面出現好轉跡象。

  2009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呼吸系統傳染病——甲型流感席卷全球,世界衛生組織將應對級別上升到最高級。在美洲爆發后沒多久,這種病就迅速通過種種渠道傳入中國,社會民眾情緒再次陷入類似2003年SARS爆發時的緊張氛圍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李克強果斷決定,啟動應對甲型流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協調各方面力量,多策並舉,多管齊下,專群結合,加大疫苗研發生產進度,既有力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又盡可能地不影響群眾生活和正常經濟活動,取得了抗擊甲型流感的重大勝利,也為中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創造了成功的典范。

  李克強在國務院主持常務工作,經常會遇到棘手難題,但他從不回避,也不張揚,妥善化解矛盾於無形。他分管的眾多領域所面臨的復雜問題,有很多被公認為“世界性難題”。特別是當下改革漸入深水區,各方利益訴求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局。解開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過人的勇氣和膽略,同時還需有開闊的視野和系統的知識儲備。從地方到中央,李克強一一化解了不少這樣的“難題”,被境外媒體稱為“破解復雜難題的高手”。

  飽經磨礪 家國情懷濟蒼生

  在李克強破解發展難題、普惠民生理政的背后,飽含著他根自基層、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

  “文革”期間,安徽鳳陽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1974年3月,李克強到該縣大廟公社東陵大隊插隊。白天下田勞作,夜晚挑燈夜讀,他在那裡深深了解了什麼是貧困和飢餓,其吃苦耐勞的品格和才干,深得鄉親們的擁戴,不久便擔任了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以至多年后,那裡的老鄉們還念念不忘他,稱贊他“要求別人做的自己總是先做。很善良,當大隊書記,從不整人,不欺負人”。

  1977年恢復高考第一年,李克強從萬千學子中脫穎而出,考入北大法律系,很快便被推選為校學生會負責人。1982年,他畢業留校擔任團委書記,年底被選為團中央常委,從燕園來到前門東大街。三年后,年僅30歲的李克強被增選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此時,雖已身居要職,但他與燕園的精神依從絲毫沒有中斷。在書記處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先后攻讀完北大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榮獲中國內地經濟學界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文獎。

  在團中央工作期間,李克強在安徽省金寨縣為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選址。他堅信,“希望工程”是雪中送炭,要用這溫暖的炭火燃起老區孩子的希望。兩個月后,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在安徽金寨誕生。此后,“希望工程”、“青年文明號”、“青年志願者”等行動如火如荼地燎原全國,開創性地探索了用社會力量促進社會發展的方法和途徑。

  當李克強離開北京再次回到地方工作時,他已經從“村官”、團干部成長為全國最年輕的“博士省長”。

  1998年6月開始,李克強到河南工作,先后擔任省長、省委書記,在這個當時經濟處於全國“鍋底”的大省一干就是7年。因工作忙碌、秉性清廉,他很少應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解決問題、推進發展上。河南歷史上有過“浮夸風”,帶來過慘痛教訓。李克強到河南工作后,多次強調河南省情有其特殊性,人口多、底子薄,要多干事、不張揚,低調少說,避免浮躁,踏踏實實干幾年,河南就會變樣。

  與很多人把河南視作單純的農業大省不同,李克強鮮明地提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三化”路徑。2003年,他正式提出“中原崛起”的構想並加以實施,這為河南后來的發展定了基調,也成為國家后來制定出台中部崛起戰略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按照這一思路,李克強強調,河南要在繼續鞏固“三農”優勢、建好全國“糧倉”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對傳統產業進行高起點、大跨度改造,拉長產品鏈條,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他系統謀劃河南工業發展布局,提出了建設鄭汴洛工業走廊的戰略舉措,大力推進洛陽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等,推動了一批支柱產業的形成,發展壯大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

  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李克強提出,要打破內陸省份的觀念制約,實施“東引西進”,一方面充分發揮區位、市場、勞動力資源優勢,吸引東部產業、技術、資金、人才、項目、管理經驗和機制,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要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加強與西部省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大力開拓西部市場,努力提高產品在西部市場的佔有份額。這個戰略思想為打開河南工業發展空間,推動河南從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轉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工業化與城鎮化相伴相生,城鎮化的推進可以為二、三產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李克強提出,推動工業化,必須同步加快城鎮化進程,並把其作為河南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提出要舉全省之力,發展“構筑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著力構筑河南乃至中部地區具有強勁積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核心增長極。為開啟城鎮化探尋新路,李克強大力推動鄭東新區建設,一改普遍存在的“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和單一產業為主的開發建設模式,提出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准建設”,堅持集約節約、市場化運作、組團式發展的城市發展思想,推動了舊城與新城的互動發展,實現了產城融合、要素集合,呈現了金融業、高端商貿業、物流業、旅游業多元發展。鄭東新區的建設,為全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了示范。

  7年間,河南經濟以高出全國平均水准1.63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全國第20位上升至第17位,總量躍居全國第5位,居中西部省份之首。

  河南一度成為中國艾滋病重災區,艾滋病毒經過十多年潛伏在一些地方集中爆發。李克強多次深入病情嚴重的鄉村和患者家中,主動與他們握手,促膝攀談。他還請民間著名防艾人士、70多歲的退休醫生高耀潔到自己的辦公室詢問情況,聽取建議。

  2002年,李克強擔任河南省委書記后,立即把解決艾滋病問題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力量開展了全國首次省級艾滋病情普查,組織省直部門對口幫扶38個重點村,他強調既要摸清實情又要維護病人隱私權、體現人文關懷,並確立了患者“四有一不”的權益機制(即保証艾滋病患者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基本醫療保障,不讓一個艾滋家庭的學童失學),實施對因賣血感染艾滋病患者進行免費治療、免費檢測、免費母嬰阻斷、艾滋孤兒免費上學等救助措施,成為國家現今對艾滋病患者“四免一關懷”政策的前奏。到2004年,河南艾滋病蔓延的勢頭得到根本遏制。時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處代表魏英瑛對此給予高度贊譽,稱河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河南的防艾經驗值得在國際范圍內推廣”。

  李克強到中央工作后,擔任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主任,在更高層次上推動這項工作,尤其注意發揮社會力量。他曾深入艾滋病民間組織辦公地點,與志願者、感染者親切交談,鼓勵和支持他們發揮獨特作用,這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也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就在李克強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西迪貝發來賀信。賀信中,西迪貝表示:“中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經取得巨大進展。我願再次感謝您在艾滋病防治領域展現的卓越領導力。”

  2004年底,李克強調任遼寧省委書記。當時的老工業基地正面臨最困難時期,遼寧省是工業大省,國企包袱過重,在改革進程中大量國企破產、工人下崗,棚戶區群眾生活尤為艱辛。李克強走進棚戶區,目睹了近千居民共用一個旱廁的場景。他摸著冰冷的土炕,動情地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群眾搬出棚戶區。”其后,他全力推動“棚改”民心工程,2005年3月,遼寧公布了改造集中連片棚戶區的實施方案。3年時間,120萬居民過上了新生活,大片的棚戶區消失。李克強在“棚改”過程中一再強調的“萬事民為先”這句話,成為他日后主政的核心理念。

  長期以來,由於受封閉式經濟布局和國際環境的影響,遼寧產業布局重點均在腹地,沿海的經濟總量隻佔全省的少部分。李克強在深化對省情認識的基礎上,提出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擴大開放雙重機遇,做出了遼寧轉身向海、開發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被視為“大刀闊斧改造遼寧老工業基地”,使遼寧老工業基地走向全面振興。他離開遼寧時,遼寧已經被稱為翻過身來。200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遼寧已成為東北振興的主戰場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睿智博學 儒雅氣度展風採

  去年8月,李克強訪問香港期間,深入香港社會各階層,出席各種經濟活動,到香港民眾中噓寒問暖。在港大,尊重當地習慣傳統,用中英文交替發表精彩演講。訪港短短不到3天,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被香港媒體譽為“李旋風”。香港金融界人士形容李克強:“自信中透露著政治智慧,儒雅干練、性格剛毅而又平易近人。”

  在外交事務中,李克強以其博學、睿智日益被國際社會所了解和關注。2011年初,他訪問西班牙、德國、英國,9天內出席了46場活動。每到一國,他都會在當地權威媒體刊登署名文章,闡明中國發展理念,與該國政要進行廣泛深入交流,推動中歐務實合作。其獨特而富有魅力的外交風採,給歐洲同行留下深刻印象。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的首相多次在公開場合說,“您在歐洲有著良好的聲譽”。

  2011年10月,為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李克強率團訪問朝鮮、韓國。外界普遍認為,中國領導人首次接連訪問朝韓兩國表明,這是中國在東北亞地區採取的一次重大和平外交行動,從中也顯示了李克強在國際事務中敢於碰難的外交風格。2012年4月,李克強訪問俄羅斯、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著眼運籌大國關系和推動世界多極發展。所到之處,他頻頻會見政界領袖、出席經貿活動、發表精彩演說、廣泛接觸民眾,所獲得的經貿成果頗為豐碩,展示了他立足大局又縱橫捭闔的外交才干。在他倡導和推動的首次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高層會議上,他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簽署共同宣言,搭起了雙方未來城鎮化合作“開創性的平台”。中俄油氣合作價格多年來始終談不攏,李克強與普京會談后,提出“上下游一體化”的互利合作模式,被普京稱之為“新思路”。

  李克強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他密切跟蹤國際上最新的經濟科技動態。幾年前,他就批示國務院研究部門,要求他們深入研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增長”等問題,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裡米·裡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甫一問世,立刻引起李克強的注意,他馬上要求發改委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密切關注”。李克強新近的一次批示就出自上月初。國際前沿科技雜志最新提出:海底可燃冰將會成為第三次能源轉型革命性的替代品。他第一時間就批示給國土資源部,要求密切跟蹤最新研究成果。

  因為閱讀廣泛,加之博聞強記,他可以在許多領域的前沿知識與中國古典篇章的典故之間,信手拈來,隨意切換。但凡聽過李克強講話的人,無不為他淵博的學識、敏捷的思維和生動的談吐所折服。在許多會議上,他基本都不用講稿,常常與參會者面對面交流,在深入提問、互動討論中,很快完成對各種觀點的集成、提煉和升華,迅速發現問題本質,並對一些問題的解決當場作出部署。許多人會為他會見外賓時從容不迫、詼諧幽默、見解深邃的風度所感染,其實這背后不僅是他北大十年寒窗苦讀的結果,更是他始終堅守“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信念所致。李克強自幼好學,中學時代就拜同住在安徽文史館大雜院中的國學大師李誠為師。李誠講授的國學知識、治學方法等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他在《師風散記》一文中追憶自己樂此不疲的燕園生涯時說:“我來這裡尋覓的不僅僅是知識,亦是為陶冶一種性情,修養一種學風。”

  確實如此,讀書不僅拓展了李克強的廣闊視野,也培育了他廉潔從政的浩然正氣,正如一位和他共過事的老同志所說,李克強向來堂堂正正做人、干干淨淨做事。他要求自己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極其嚴格,點滴小事都約束很嚴,絕不允許打著旗號辦私事。從他身上看到了廉潔從政、一心為民的優秀品格和風採。

  李克強夫人程虹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英語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及學術研究工作。

  李克強和程虹育有一女。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