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上午10:30,遼寧省大連市某家樂福的地下一層面點區,幾個做面食的“打工姨”比較失望地看著超市裡的零星顧客。
“今天初一,肯定沒幾個人來買面食。”其中一個叫張麗(化名)的阿姨失望地說。
“這兩家店都是我們家的,我們幾個人要照顧這兩個大攤子。年前生意還可以,我們這幾天沒賣出去幾個,好多饅頭都硬了。”張麗用手指著身后的兩個面食攤位向我們介紹。
面食區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花式饅頭,紅棗饅頭、富貴魚饅頭、壽桃饅頭……
張麗今年52歲,已退休2年。據她自述,丈夫在2009年就已去世,她用每月工資僅有的600元工資獨自把兒子撫養大,好不容易熬到退休,退休工資每月1200元,比上班時高了很多。
但她又因為兒子的婚事再次出來打工。“誰叫兒子要結婚呢,拿不出錢就沒法結婚了!等他結婚了,我也就徹底完成任務了。”
當問及兒子,張麗露出了一絲笑容。兒子今年27歲,因為讀書不好,沒有考上大學,工資2000元,打算今年結婚,但是買新房的首付還沒攢夠。
“他自己是在攢錢,我當媽的也得給他攢點不是。他弄點錢就花了,攢不住錢。”
這時來了顧客,張麗趕忙迎上去,邊給顧客介紹各式面點,邊應顧客的要求在紙上寫明面食的材質和蒸食方法。
據了解,像張麗這樣因為退休工資不夠或兒子結婚等原因成為“打工姨”的人不在少數,超市裡的很多人都有和她類似的情況。
他們是城市居民的邊緣人群,有退休工資但卻隻能達到最基礎的生活標准,有兒女卻還要自己補貼兒女的生活。
他們希望利用50-65歲的時間,解決孩子的婚姻問題,也為自己賺點晚年的養老錢。(海外網大連2月12日電 本網記者 於洋懿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