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據熟悉湘潭直屬庫的知情人透露,湘潭庫不僅自己檢測自己,而且往往隻檢驗極少部分,其它絕大部分都是生產出來后直接運往市場銷售。而工商部門在市場檢查時,往往隻認有沒有QS標示,如果包裝有這個標示,就幾乎不會抽檢。 |
近年來廣東從湖南採購了不少食用大米。圖為剛從三眼橋列車中搬下來的湖南大米。
原標題: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
1 2009年深糧集團從湖南採購上萬噸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質量標准檢驗,該批大米質量不合格,重金屬含量超標。
2 東莞道窖多家米粉廠証實,當年從深糧集團購買了數百噸大米,用來加工米粉。
3 南方日報記者在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於不合格產品。
4 從金斯奇取得的米樣和排粉樣送檢結果顯示,湘潭直屬庫生產的“蓉城”牌大米的鎘含量是0.3mg/kg,超標50%﹔金斯奇排粉的的鎘含量是0.2mg/kg,超標一倍。
5 湖南省政協的一份議案顯示,近年來,湖南省出口(外銷)農產品因有毒有害物質超標,被拒的次數逐漸增多。
6 大米中的鎘污染主要跟農作物的種植地污染有關,長期食用超標鎘米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湖南省多家國家糧庫相關人士投訴稱,2009年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糧集團”)在湖南購買了上萬噸食用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質量標准檢驗,該批大米質量不合格,重金屬含量超標,質檢部門的意見是不能儲備,隻能用於工業用途。但隨著大米市場價格的上升,深糧集團又將這批問題大米向外銷售,流入口糧市場,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體。
南方日報記者經過多月調查發現,該批次問題大米為早?米,來自中央儲備糧長沙直屬庫、湘潭直屬庫、常德直屬庫、益陽直屬庫以及湖南省糧食局直屬的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等中央直屬庫和地方糧庫。該批次問題大米被發現后,深糧集團隻返退了一百余噸湘潭大米,其它的都被降價處理,並沒有用於工業用途。這些問題大米輾轉抵達珠三角的無數張餐桌上,對廣東人民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在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於不合格產品。廣東省最大米面公司之一的金斯奇公司也“中招”:記者抽檢其湖南大米原料和生產出來的排粉,結果均顯示不合格。
在問題大米面前,廣東省食品檢驗機制為何失靈?其中是否存在體制的缺陷和漏洞?記者展開調查后發現,湖南多數糧庫沒有嚴格的檢驗管理制度,在收購和銷售糧食時,它們既是生產者又是檢驗者,糧食的質量監督往往有失公正。同時,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兩個項目均未納入糧庫的檢驗范圍。
2009年的深糧集團“檢驗門”事件似乎陷入了“羅生門”:大米檢驗不合格按規定應禁止食用,但涉及其中的湖南糧庫負責經營的人士均認為,深糧集團將大米送檢並不是為了安全,而是為了壓低大米進價
萬噸問題大米流入廣東
李華(化名)是中儲糧湘潭直屬庫的一名干部,據其介紹,2009年,深糧集團從湘潭直屬庫採購1200噸早米。為打開深圳市場,湘潭庫從倉庫調出最好的稻谷,將其加工成優質大米,再用火車發往深圳南頭貨場。這批大米共用了17個火車皮,每車皮裝大約60噸大米,至2009年7月底全部發完。
長沙直屬庫業務經理陳堅、益陽直屬庫大米廠長譚飛躍、常德直屬庫業務科長劉安也証實,他們當年分別發了2000余噸大米到深糧集團。陳堅介紹,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發的數量最多,有5000噸以上。這些糧庫發送的大米一直到8月底才發完。
當年9月初,李華被深糧集團告之,深圳市質量監督局入庫檢查了這批湖南大米,檢測指標包括外觀、水分、雜質、黃粒、黃曲霉素、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等十幾項。檢驗結果表明,這批大米重金屬鎘達到《食品污染物限量》強制性國家標准的2倍以上。為慎重起見,深糧集團又多次取樣送檢,但結果還是超標。
轉眼間,庫裡最好的稻谷竟成了問題大米,這讓李華徹夜難眠。
李華稱,雖然糧庫主要領導再三強調要封鎖消息,但這個消息還是震動了湖南糧食市場。涉事糧庫負責人第一時間領著糧庫的質檢員趕到深圳,經過再三檢驗,証實發往深圳的大米重金屬確實超標。
湖南金霞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張軍生也証實了以上消息。張軍生解釋,我國已於2005年10月實施《食品污染物限量》強制性國家標准,其中規定白米中的鎘含量最高不能超過0.2毫克/千克,超標的糧食必須用作工業用糧,比如拿來做酒精。
“湖南幾家糧庫肯定不能接受這種處理方式。”陳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工業用糧跟口糧在價格上差別很大,每斤至少下浮一毛錢以上。如果退貨,加上運費損失,湘潭直屬庫最少要損失一百多萬,其它直屬庫則要損失幾百萬。